香港海洋公園訪客年增1成!熊貓IP吸金3860萬美元 總收入增9%
香港全城掀起一片大熊貓熱潮,爲海洋公園業務增長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圖爲8月15日,香港海洋公園爲首對港產龍鳳胎大熊貓「加加」(左)、「得得」慶祝一歲生日。(新華社)
自從去年大熊貓「盈盈」生下一對港產龍鳳胎「加加」和「得得」,加上中央再贈港一對大熊貓「安安」、「可可」後,令全城掀起一片大熊貓熱潮;海洋公園公司董事局主席龐建貽表示,園內6只大熊貓爲保育和教育工作帶來槓桿效益,更爲業務增長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
香港海洋公園截至6月30日的2024/2025財政年度,虧損2億7470萬港元,較上個年度虧損多超過2億港元,但單計海洋公園業務,算得上「旺丁旺財」,總入場人次按年升10%。(中通社)
大公、文匯報報導,園方22日向立法會提交2024/25財政年度(至6月30日止)的業績年報,受物業、機器及設備減值回撥等因素拖累,整體錄得2.7億元(港幣,下同,約3500萬美元)虧損,較上一個年度虧損多超過2億元;但單計海洋公園業務的話,算得上「旺丁旺財」,總入場人次按年升10%。
大熊貓相關周邊商品收入明顯增加,帶動總收入近13億元(約1.6億美元),按年升9%,相關知識產權(IP)產品由不足200款跳升至逾600款,銷售額及付費活動等園內消費亦錄得雙位數增長,合共貢獻約3億元(約3860萬美元)。
文件指出,年內海洋公園及水上樂園合共錄得346萬人次入場,按年升10%,其中本地訪客升9%至221萬人次,非本地訪客更升12%至125萬人次。對於不少人專程入園觀看大熊貓龍鳳胎,每日於「專享早場」不少屬外籍人士,雖然每人收費1500元仍大受歡迎。
根據海洋公園提交立法會的業績報告顯示,較能反映核心業務經營狀況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於期內虧轉爲盈,由上一個年度虧損1720萬元變爲錄得4240萬元盈餘,差額達5960萬元,主要得益於一對龍鳳胎熊貓帶來的熱潮及IP品牌收入,亦令銀行結餘及現金結算增長3710萬元至近17億元。
若分拆海洋公園及水上樂園兩筆帳目,海洋公園2024/25年度錄得經營盈餘1.9億元,但因爲水上樂園的經營虧損高達1.4億元,拖累整體業績。園方披露,水上樂園上年度首次在非夏季關閉7個月以節省成本,全年度錄得25萬人次訪客,僅爲港府早年估算140萬人次的17.9%。
水上樂園現時面對不少挑戰,包括疫後市民及旅客的入場意欲減低、秋冬天溫度較低影響入場、 大灣區內類似設施的激烈競爭等,有議員認爲,水上樂園耗資40億興建,現時成爲沉重負擔,應考慮「止血」,建議把水上樂園交予康文署管理,或改建爲滑雪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