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總呼籲特區政府制定新太空經濟發展策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實習生 王藝之 香港報道
8月1日,在《翱翔太空:香港新太空經濟的產業機遇》(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發佈會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表示,發展新太空經濟有利於推動香港製造業升級,帶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香港應積極進行政、產、學、研、投高效協作,制定新太空經濟發展策略。
報告指出,與傳統太空經濟不同,新太空經濟投資者和領導者不再僅限於政府,資金來源亦可包括公私合營和跨界別合作,目標逐漸涵蓋更多民事和社會領域。新太空經濟不僅將在商業化領域創造經濟效益,還將在衛星產業服務、大灣區無人機物流管理領域、精密生產、新材料科學、生態農業以及機器人設計開發方面帶來新機遇。
莊子雄表示,特區政府應結合香港在科技、金融、化學、教育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太空經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引進資金培養專才,推動香港創新、創科發展,開創一個高增值、高科技、高質量的發展模式。
香港特區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到,受惠於國家對香港發展航天相關科技的支持,特區政府將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下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致力於完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委派的國際合作項目,爲嫦娥八號任務貢獻力量。
香港也積極參與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在2024年的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計劃選拔中,約有120名香港居民積極報名參與。這是香港首次有市民通過預備航天員計劃選拔,而最終入選的預備航天員將作爲載荷專家,預計最快在2026年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香港特首政策組副組長王春新認爲,太空經濟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動力之一,香港應當把握自身獨特優勢,將太空經濟發展融入國家戰略。他指出,在當今國際競爭中,內地衆多航天企業、衛星企業秉持“不出海,就出局”的理念,香港因而成爲衆多內地企業“出海”的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