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佈新施政報告 發展北都出重手融合大陸落重墨

香港特首李家超17日在立法會公佈施政報告,成立由特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將發展「北部都會區」。(圖/取自香港政府新聞公報網站)

香港特首李家超十七日公佈新的《施政報告》,這份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爲題,主軸圍繞香港經濟轉型和惠及民生出短、中、長政策。但以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份量最重,以與中國大陸融合的措施最爲醒目。

香港特首今次《施政報告》封面沿用綠色,稱之爲象徵活力和延續性,亦寄託着香港政府政策和香港的繁榮活力延續的願望。

這份報告內容繁多,但看來落墨最重、措施最具體的是想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計劃。李家超宣佈成立由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在「北都發展委員會」下面,香港將設立三個工作組,包括財政司長髮展及營運模式設計工作組,政務司長領導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領導規劃及發展工作組。港府除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還要拆牆鬆綁簡化行政程序,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

而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參考大陸「分階段開發」模式。李家超說,未來十年將準備好約2600公頃「熟地」,滿足發展需求,讓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儲備。但他的報告,今次沒有提以之前熱議的「明日大嶼」大型填海造地計劃,是那個計劃一大可能是無疾而終。

發展北部都會區,初始目的是解決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進而昇華出的要求是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再進一步提煉出的政治意義就是透過與深圳相接的北都,加快與大灣區的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與中國大陸的融合。

今次施政報告中,有諸多與中國大陸融合的內容,過去香港是中國引進外資的重要通道,李家超提出,大陸企業「出海」步伐明顯加快,戰略重心已轉向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香港政府會整合香港的外地辦事處,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大陸企業利用香港平臺「出海」。香港金融管理局會推動銀行業尤其大陸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金管局會聯同香港銀行公會、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等帶領銀行及中小企前往越南等東南亞市場拓展商機。

施政報告還提出,大陸企業出海可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和區域總部,進行跨境結算、匯款和融資等;並聘用香港會計、法律等專業高增值供應鏈服務拓展海外市場;同時透過香港推廣優勢,對接環球買家,打造國際品牌。香港政府亦會協助本地傳媒發展香港以外的網絡,說好「香港故事」。

李家超還宣佈,下一個學年起,香港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上限,將提升至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50%;資助研究院的研究課程超額收生學額上限,亦由100%增至120%。但李家超保證,香港政府每年向本地生提供的一萬五千個資助學額則維持不變,確保本地生現時入讀資助課程的狀況不受影響。

與大陸融合不只是經濟和教育,這份施政報告還提出,將與深圳合作,推廣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歷史爲主題的「紅色體驗研學新路線」;全面梳理及修繕保護各區的中共抗戰遺址,並融入體驗路線和教育活動;打造「中華文化節」和「中國通史系列展覽」,設立介紹中國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及「中華文化體驗館」;香港教育局會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設計建國曆史體驗行程;進行國民教育重點視學;爲配合更新的國家安全教育,持續爲師生提供專業發展和活動。

這份施政報告也提出一些新鮮概念,如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明年要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打造香港成爲全球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成立「AI效能提升組」助香港政府部門應用AI、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要建立通達內陸「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