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劇坊 演出我的黑金時代

香巴拉劇坊沈浸式礦業劇場《我的黑金時代》參與人員合影。圖/業者提供

香巴拉劇坊沈浸式礦業劇場《我的黑金時代》重返平溪煤礦黃金歲月。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導,香巴拉劇坊製作演出的《我的黑金時代》,於7月19日至20日假新平溪煤礦博物館開演,透過歌舞、吟唱與礦工故事,結合礦區實景,帶領觀衆走進那段屬於平溪、屬於臺灣、也屬於礦工們的「黑金」年代。

本次特別邀請平溪區公所劉鬱芬課長,新平溪博物館簡嘉宏副總、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灣礦業文化路徑推動計劃計劃主持人、櫟竹文化設計整合有限公司周德清執行長、礦工兒子基金會蔡合城董事長及張東秀執行長以及平溪在地居民蒞臨現場,與現場觀衆隨礦車走入歷史現場。

劉鬱芬表示,俞翔峰總監爲平溪合作幾年的案子推展平溪特色,例如:相褒歌、礦工劇等,爲在地文化產業注入新的生命。蔡合城語重心長的以「萬貫家財三頓飯、千棟房屋一張牀」,道盡從小在長輩工作下看到了礦工與天拚搏與無奈的心情寫照。周德清表示,香巴拉的戲很有後座力,將文史轉譯成戲劇有不一樣的細緻入微處。

香巴拉劇坊此次以「虛實交錯」爲創作核心,運用老礦工的真實口述與戲劇轉譯的創作手法,一趟跨越記憶與土地的旅程,敘述一段發生在大時代動盪下的平溪煤礦興衰史。導演俞翔峰表示:「這不是單一角色的故事,而是體現了無數個臺灣家庭曾歷經的真實寫照。心慧的故事,是平溪的故事,是臺灣的故事。」

劇中主題曲,特邀請編舞家蘇詩堅編排象徵礦工靈魂的特殊舞蹈及音樂創作人柯孟軒爲本劇譜寫主題曲。《我的黑金時代》最令人驚豔之處,莫過於「沈浸式劇場」的演出形式。觀衆入場搭乘礦車,梭巡老礦區的各式遺蹟,在礦車轟隆聲中緩緩進入礦鄉記憶,觀衆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如同回到礦場的「共感者」。俞翔峰表示:「我們希望這場演出不只是『演給你看』,而是邀請觀衆一起進入那段時光隧道,體會那個時代的重量與情感。」

香巴拉劇坊長期致力於在地藝術與文化再生,《我的黑金時代》是該團隊蹲點平溪五年後,再度深入平溪煤礦脈絡的全新力作。本次特別邀請礦工兒子基金會董事長及執行長蒞臨,深入交流合作,基金會11月1日也將舉辦公益路跑,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