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你好”,債券通“南向通”開閘!對於險企,意味着什麼?
來源:中保新知
保險資金投向進一步拓寬。
7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在“債券通週年論壇2025”上宣佈了三項新的對外開放優化措施,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其中包括完善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投資離岸債券市場。
江會芬表示,“近期將擴大境內投資者範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4類非銀機構”。
在此之前,債券通“南向通”的主要參與者爲41家銀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和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也可以通過“南向通”開展境外債券投資。
對於債券通“南向通”參與投資者將擴容至險企,有業內人士對中保新知表示,此舉將有利於保險公司在資產端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組合,債券通“南向通”的規模也有望穩步增長。
01
有望配置全球債券
債券通“南向通”是在債券通“北向通”上線四年後推出。
2021年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開展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南向合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彼時,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適時開通“南向通”,一是有利於完善我國債券市場雙向開放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拓展國內投資者在國際金融市場配置資產的空間;二是有利於鞏固香港連接內地與世界市場的橋頭堡與樞紐地位,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對於內地金融機構來說,此次“南向通”的開通有利於內地金融機構“走出去”配置全球債券。“南向通”沒有突破內地與香港現行政策框架,主要是通過加強兩地債券市場基礎服務機構合作,爲內地機構投資者“走出去”配置債券提供便捷通道。
“南向通”的可投資範圍是在境外發行,並在香港市場交易流通的債券。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7月8日在“債券通週年論壇2025”上宣佈的政策,意味着通過債券通“南向通”,保險機構可以在香港市場配置全球債券。
那麼。香港債券市場構成是什麼樣的?
以2024年舉例,根據香港金管局披露的資料,2024年香港債券市場的三個主要細分市場,即港元、離岸人民幣及G3貨幣(指以美元、歐元或日元計價的債券)。
2024年,港元債務證券發行額按年增加長8.8%,至10325億港元;在香港發行的離岸人民幣債務證券發行額按年增長36.7%,至10716億元人民幣;在香港發行的G3貨幣債券按年反彈54%至808億美元。
不過,“南向通”每一年是有額度的。根據《通知》,“南向通”跨境資金淨流出額上限不超過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目前,“南向通”年度總額度爲5000億元等值人民幣,每日額度爲200億元等值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當時表示,根據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對“南向通”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進行調整。
02
香港債市有優勢
2021年債券“南向通”開通,爲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出海投資拓寬渠道。
在今年7月8日舉辦的“債券通週年論壇2025”上,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公佈三項對外開放優化措施,除了上述提到的完善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投資離岸債券市場外,還包括優化債券通項下的離岸回購業務機制安排,便於境外投資者開展流動性管理,將拓寬離岸回購應用場景,可交易幣種由人民幣拓寬至美元、歐元、港元等多幣種,支持CMU OmniClear參照債券回購的國際通行做法,取消對回購質押券的凍結,進一步盤活質押券,支持CMU OmniClear簡化債券賬戶開立等業務流程,提升操作便利度;以及優化互換通運行機制,進一步滿足投資者利率風險管理需求,在今年已豐富產品期限和類型的基礎上,將建立報價商動態管理機制,擴充互換通報價商隊伍,並調整互換通每日交易淨限額。後續,監管部門還將擇機推出跨境債券回購業務。
那麼,目前香港債券市場的收益率究竟如何?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對於境內信用債市場而言,收益率與利差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而香港債券市場收益率中樞高於境內市場,性價比較高;對於美元債,中長期來看,美債利率顯著高於其他經濟體債券利率,香港美元債利率同樣較高,具有配置性價比,可關注化債重點區域城投美元債、國股行AT1、AMC等板塊配置機會。
“對於離岸人民幣債,可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隨着境內外利差擴大,其配置性價比正在逐漸提升,亦是除美元債以外的不錯選擇;對於港元債,收益率中樞介於美元債與離岸人民幣之間,鎖匯成本相對較低,可關注中長久期主權債與證金債的配置機會。”中信證券表示。
03
“資負”配置空間擴大
長錢長投、耐心資本等一系列政策反映的是,在低利率態勢下,政策層和監管層意識到:險企光靠負債端降成本是遠遠不夠的,資產端還需要優化資產配置。也就是,險企用更高的資產收益覆蓋負債端的成本。
事實上,中保新知觀察到,今年以來,除了此次的債券通“南向通”,險資的投資空間已被多次擴大。
今年1月22日,爲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穩住股市、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等重要決策部署,中央金融辦、證監會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表示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3月2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決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證監會在《辦法》第十二條第二款中增加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作爲IPO優先配售對象。
與此同時,上交所和深交所發佈新修訂的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首發及再融資發行承銷制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具體來看,修訂的重點內容包括:在參與新股申購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新增理財公司作爲機構網下投資者,並將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資管產品納入網下優先配售對象範圍。同時,明確理財公司、保險公司管理的多個產品參與上市公司定增認購時,可以合併計算,視爲一個發行對象。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5月7日參加國新辦新聞發佈會時表示,下一步將推出三條措施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一是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試點範圍,爲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二是調整償付能力的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動長週期的考覈機制,促進長錢長投。
從以上舉措可以看出,政策層和監管層對保險機構的呵護。此次,保險公司參與“南向通”不僅可以拓寬投資渠道,還能優化資產配置、提升收益、分散風險、提升全球化投資能力。既能解決險企自身經營需求,也契合國家金融開放大局,推動香港與內地市場協同發展。
轉自:市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