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關QS2026排名的預測真的都太顛了!

話說,QS2026下月中更新在即,花裡胡哨的預測版本就各種都提前出來了。有特別看好英國大學的,也有不看好的,各種流派都很多。

其中比較癲狂的有這麼幾條,我們梳理下:

No.1 IC繼續壓着牛劍打!

話說QS2026這個版本,IC可能會繼續被優化,有不少同行預測,IC這個學校將繼續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壓着ox或cam。不是牛劍reputation不行,而是英國需要一個新的學校去承擔新的東西,去把科創類的東西打出來。

也就是說,IC的排名在qs2025不是什麼巧合,也不是什麼週期性的迴歸。而是英國大學需要ic走到臺前。

當然,這麼預測的原因也是有的,一是本身qs對排名方法進行了改革,多了可持續發展,就業成果以及國際研究網絡,這種東西也都是對IC有極大利好的,反而傳統名校在可持續發展數據一般都被往下拉了點。必然,ic這個指標能在全球進入top6,但牛劍都被幹到了100以後。

二是研究質量來說,根據ref在統籌的數據來說,ic的科研質量已經有超越其他學校的趨勢,排在全英top序列。

三是ic最近這幾年拿到了大的資金注入,尤其是與印度的研究合作,資金就翻倍了。學校也在全球加大了戰略佈局,尤其是在新加坡,舊金山以及班加羅爾等地設立了國際科學中心,加大了IC的正面影響力。

外加QS這兩年的版本,還是加大對理工科以及ai和機器人領域優先的,反而壓制那些文科類學校。所以IC在新的這波榜單中,大概率依舊能起來,要麼繼續第二,要麼第三,還是會壓着牛劍打。

No.2 中國學生比例多的學校,愛會消失,排名會暴跌!

還有一種預測是針對中國學生多的,就新的QS2026裡面,像曼大,南安,格拉斯哥,伯明翰,利物浦,諾丁漢等學校排名還會繼續下降。

當然,預測的理由是,國際學生比例多樣性會有影響,而且現在中國學生多的學校裡面,會反過來影響僱主聲譽,畢竟就業率這種上不來。

我倒是覺得這種預測也是有幾分道理的,中國學生多的這些學校,排名這幾年本來也拉漲的比較厲害。而且是趨勢線的拉漲。也該週期性地輪動調整了。很大概率來說,這些中國學生佔比多的學校,可能今年排名會逐個往下挑。反而像那些控國際學生比例的,未來想迎合Eu和北美生源過來的學校,有上漲空間。

也就是說比如KCL,Edinburgh這種,甚至Durham和St.andrews這種會迎來一定的版本加強。

QS這種榜單就是這樣,愛會消逝的,不會一直給你。不會一直按一個路數來的。

No.3 沒有奇蹟,諾丁漢和謝大繼續在前百倍壓制!

哪來那麼多奇蹟,qs2026沒有那麼多奇蹟,英國大學不會迎來版本加強。qs前百的學校依舊被壓縮到15-16所左右。不會有所謂的18所。

也就是說,沒有什麼奇蹟,紐卡這種不可能登頂前百,想都不用想。不止如此,就連你們心心念唸的諾丁漢、謝大這種學校今年也破局不了,依舊會在qs100以後的位置被死死的摁着。不是學校不努力,而是努力得有點晚了,這波榜單還沒來得及迎來參數的改變。

這個觀點也有一半的可能性,畢竟英國大學今年招生不太理想不是初期階段的時候,而是中後期發現招生突然不順利了,學生量少了。一開始申請量還是大的,只不過後面發現交押金的以及接受的概率同比去年下跌了。於是不少學校開始根據學生量的下調開始同比下調申請門檻,開始給獎學金誘惑這些。

但他們意識到的太晚了,qs這邊已經開始送分了,數據已經抓取的差不多了。要臨時去改的代價會更大,也來不及。qs是商業榜單沒錯,但人家也是有流程的。所以,你預想的發力可能不會有。

總了個結:整體來說,目前市面上對英國大學在QS2026的表現是悲觀的,有一種強校恆強,但弱校會越弱的態勢。比如諾丁漢這種該做小老弟還得繼續趴着。

再有,就是,qs2026可能今年依舊會對澳洲大學加大籌碼,繼續追捧,不會繼續放棄澳洲這邊的市場。反而英國大學想要有個大的排名的改變要等待QS2027這個版本。需要英國大學這邊招生確實困難,很多提高的門檻全部迴歸,在國際學生這邊都減員的情況下,纔會激發起英國大學去做出改變。目前來說,改變不會那麼快,也不會那麼突然,還是會繼續按去年的新數據做一定延續。

ps:你們怎麼看?你們覺得這種預測是過於保守了,還是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