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人們爲什麼容易陷入“知易行難”的局面?

或疑知行不合一,以“知之匪艱”二句爲問。先生曰:“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艱,行之惟艱’。”(《傳習錄》下,三二〇)

有人懷疑知行是不能合一的,故以“知之匪艱”二句提問。先生(陽明)答道:“良知自知,原本是容易的。今人只是不能推廣擴充自己的良知,這就是‘知之匪艱,行之惟艱’的緣故。”

在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史書《尚書》中有一句名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相傳爲賢相傅說告訴商王高宗的話語,意思是說知之易而行之難,以勉勵高宗要努力行動,不要知而不行。這句話被後人稱爲“知易行難說”,影響深遠。直至孫中山,始提出完全相反的命題“行易知難”,認爲用革命的道理來武裝革命的行動,纔是當時最爲迫切的問題,所以他要疾呼“天下的事情,的確是行易知難” (《民權主義》) 。

王陽明是“知易行難說”的信奉者。有弟子對“知行合一說”表示懷疑,於是就引用《尚書》“知之匪艱說”,向陽明提出了質疑。意思是歷史上既有以“難易”說知行,這就表明知行原是兩事。

[明]蔡世新《陽明先生小像》

對此,陽明的回答很有意思,一上來他就斷然指出:“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關於“良知自知”理論,所謂“原是容易的”,是陽明心學的一貫主張。在陽明看來,他一直堅持認爲心學就是簡易直截的學問,不像朱子理學那樣支離繁難。原因在於人人胸中有良知,是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這就叫作“知易”。

接着陽明又說:既然知道良知之學是容易的,但今天人們就是不肯實實在在地去實踐良知,所以正好印證了《尚書》中的一句話“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中華書局各版《尚書》

陽明通過以上的回答,意在指出:“知易行難”的說法只是針對多數人知而不行的現狀而言的。若從“致良知”的理論上說,這種現象原本是可以克服的。換言之,若按良知學說,由於“良知自知”,所以不論是“知”還是“行”,從原本意義上說“原是容易的”。這無疑是說:知爲易知,行亦易行。只是現實中的人們往往見得良知容易,卻不願就自己身心上着實做一番“致良知”的工夫,因此就陷入了“知易行難”的局面。

可見,陽明用其特有的良知理論、強烈的現實關懷,對儒家經典《尚書》“知易行難說”作出了新的詮釋與肯定。陽明想要疾呼的是:做好學問是其次的,首要的乃是實踐行動。在今天,我們是否也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到底是“知易行難”還是“行易知難”呢?我倒是以爲這兩者是可以彼此結合的——在主張實踐與理論同爲重要這一立場上,這兩句口號都有其時代性,不宜偏廢。然而就實踐策略上講,大聲疾呼“知易行難”顯得更爲迫切而重要!

(摘自吳震著《傳習錄百句》,題目爲編者所加,原標題爲《知易行難還是行易知難?》)

中國人必知的經典金句

當代學者闡發的學識智慧

持妙筆以傳文采,化哲思而成美文

跟着吳震教授領會《傳習錄》裡的思想智慧

《傳習錄百句》

吳震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6634-7

56.00元

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的論學語錄與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經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經典,其中有許多充滿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語言。《傳習錄百句》擇取和提煉了《傳習錄》且適當採用《王陽明全集》中的部分經典語句,並結合陽明的思想做了啓人心智的解讀,舉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等心學核心思想於此皆有充分體現,於此引導更多的讀者進入心學世界的大門。

作者簡介

吳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儒學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執行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爲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代表性著作有《陽明後學研究》《泰州學派研究》《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 <傳習錄> 精讀》《當中國儒學遭遇“日本”:19世紀末以來“儒學日本化”的問題史考察》《東亞儒學問題新探》《朱子思想再讀》《朱子學與陽明學:宋明理學綱要》《陽明學時代講學活動系年:1522—1602》(增訂本)、《陽明學再讀》等。

編輯推薦

精選陽明心學經典百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人須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個個人心有仲尼。”百句的擇取並不侷限於《傳習錄》,還旁及《王陽明全集》等,充分且全面地濃縮了陽明心學的精華,引領讀者在百句之內深切領會陽明心學的思想智慧。

闡釋解析啓人心智。迴歸本原,從原典出發,有原文,有譯文,更重要的是還有精彩獨到、貫通融會的闡釋解析,讓讀者在簡明通俗的文字中感知陽明心學的高明智慧。即如“個個人心有仲尼”一條,陽明是想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爲“聖人”的內在依據及其潛在可能,都有可能成就“人倫之至”的道德主義理想人格。吳震老師告訴我們,今人雖距陽明的時代、孔子的時代比較久遠,但並不妨礙以他們爲代表的思想精神和理想人格激勵和引導我們人生的未來走向。

當代大家寫小書。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震教授是陽明學研究大家,從原典整理到學術研究專著皆有相當豐碩的成果。本書則化繁爲簡,輕量化,力求在百句之內將陽明心學說明白,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具有警策意義,能夠引領讀者在當下靜謐安逸而又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中於“事上磨鍊”,“致良知”且“知行合一”。

內外形質兼美。裝幀精雅,版式精緻,原文、譯文之外還有精彩的闡釋解析以及語句索引,更適當穿插山水竹石等古畫,雙色精印,賞心悅目。

與名家面對面。封底附有“中華經典共讀會”二維碼,掃碼入羣,可以跟着名校名師一起學習中華傳統經典。

實拍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