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社福支出 綠委喊加碼 江啟臣促避免差別待遇
許多縣市提高非中央法定的社福預算,卻遭中央扣減一般性補助款。民進黨徵召參選臺中市長的立委何欣純說,社福項目就是要照顧民衆生活需求,除非中央法規有負面表列確定不予補助,應視地方財政能力狀況來實施,若由她主政臺中市,不僅維持補助老人健保費,甚至還有放寬的空間,其他社福項目當然可以開放討論。
何欣純說,臺中經濟與稅收皆還在增長期,社福照顧無論新增或原有項目放寬調整,本就應時時傾聽民意需求,例如普發現金議題,她不只一次主張,若把臺中市政府想像成一間大公司,市民就是公司股東,如果公司賺錢,股東就可分享成果,她若當選市長,一定將臺中經濟發展成果和市民共享。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表示,社會福利與地方自治息息相關,地方政府必須視其地方人口結構、特性,以及發展方向來規劃社會福利支出,因地制宜才能妥適照顧民衆生活,也才能貫徹政府照顧弱勢的國家義務。但各地方政府受限於財政能力而有不同的社福支出,進而導致一國多制的狀態,形成國民之間的差別待遇,與其糾結於非法定社福支出過高而扣減地方補助款,不如理性討論、重新檢討法定支出與財源分配,讓每個國民都獲得相同對待。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表示,有許多法定以外的社福支出,是中央與地方合作的重大政策,例如政委陳時中提出生育獎勵金提高到十萬元,就是將原本的社福支出從地方加碼轉化爲中央政策,有關老人健保補助也是六都率先推動,逐漸變成中央政策;未來若擔任高雄市長,她會積極向中央反應地方民意的需求,促成中央資源投入地方社會福利。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說,現行國民黨通過的財劃法,對高雄造成實質損失近兩百億元,綠營也提出修正草案,減少南北差距,讓營養午餐、鮮奶、好運卡等社會福利不受影響,中央地方一起面對這些問題。
不過,臺南市長黃偉哲說,有些地方首長爲了衝刺施政滿意度、個人選舉,於是任性大撒幣、甚至舉債來做非中央法定社福項目,但這類補助的賞味期很短,讓地方財政情何以堪?真的是人民需要的嗎?還是政治人物想要的?既然首長要用市庫或縣庫恣意揮霍,就不應要求中央「補錢」,且目前非中央法定社福項目扣除的一般補助款制度,同個支出項目被扣款也只有一次性,一旦修法讓非中央法定社福項目不必扣款,只會讓縣市之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