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長反映財劃法未公平合理對待 城鄉差距越拉越大
▲財政部長莊翠雲(左起)、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長卓榮泰、秘書長張惇涵、主計長陳淑姿出席「財劃法事權分配中央地方溝通行政院說明記者會」。(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行政院今(13日)邀地方政府商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的爭議處理方式。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說,公式的錯誤或是缺失、分子分母的問題等,不能用解釋處理,「每一個字都是白紙黑字寫在法律裡面,公式沒有辦法用解釋,如果不修法沒有辦法解決這問題」。此外,許多首長也反映財劃法設計過程中,造成城鄉差距越拉越大的狀況。
張惇涵說,今有縣市長提出關於公式計算的錯誤或是缺失,分子分母的問題能不能用行政院解釋的方式處理,或是過去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巨提供的算式處理,「公式沒辦法用解釋,財劃法16條共有11項的條文白紙黑字寫的公式,分子分母,每一個字都是白紙黑字寫在法律裡面,公式沒有辦法用解釋,如果不修法沒有辦法解決這問題」。
接着張惇涵提到,也有部分首長認爲,雖然行政院編列的預算也依照財劃法,一般性補助款2501億沒有減少,但是他們仍希望總額不少、各類補助也不能少,「有跟相關首長表達,如果總額不少、各地方補助也都不能少,中央政府總預算會超過公債法債務流量15%的上線,會導致中央政府總預算無法編列」。
張惇涵說,中央政府總預算如果無法編列,地方政府的預算也無法編列,這也是爲什麼財劃法造成中央跟地方的問題,大家要共同面對的原因。
張惇涵提到,縣市首長畢竟都是地方父母官,最關心、最在意的是地方,也提出了除了公式分子分母以外,財務計算、水平分配不均的問題,有人提到鄉村的老人家需要照顧、有人提到小朋友需要照顧、有人提到弱勢需要照顧,也有人提到所在縣市例如基隆,有商港,乘載國家的責任,「這些東西都在計算中、權重中,沒有被合理均衡的反映出來」。
張惇涵說,也有農業縣市的縣長不分黨派,提到農業縣市乘載國家糧倉、糧食安全的重責大任,這樣的責任沒辦法用營業稅表達出來,但是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權重也沒有在財劃法中合理公平的對待。
張惇涵表示,不論上午或下午,不只是分子分母的問題,許多首長也反映整體財劃法在設計過程中,諸多造成城鄉差距越拉越大的狀況。院長也希望大家能爲國家可長可遠的發展進行思考,不希望每年都要再來一次,無止盡的,像是在無限城裡面一直面對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