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人一坤:與周星馳合作AI短劇,我們發現了影視的未來
文| 酸梅湯
創作者與AI如何通過”四象限“高效協作
“吃了‘含笑半步癲’的朋友,顧名思義,絕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則會全身爆炸而死。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必備良藥。”
或許,沒人能想到,曾經坐在電視機前,很開心地看《唐伯虎點秋香》的一個小男孩,會在幾十年後,見到周星馳本人,並且與之合作一部使用新興技術製作的動畫作品。
△ AI創作者閒人一坤
這個小男孩就是現在的AI創作者閒人一坤,春節期間,他與周星馳AI動畫《無名特攻隊》在抖音“九五二七劇場”登陸,引發了業內外關於AI影視的新一輪熱議。
△ AI動畫《無名特攻隊》在抖音“九五二七劇場”登陸
閒人一坤是一位從傳統影視轉型到AI影視領域的資深從業者,深耕行業二十餘年,之前在燦星文化、華策影視、優酷等公司擔任要職,參與過《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系列等億級項目。
△ 《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
2023年,隨着ChatGPT-4發佈,他敏銳察覺到AI技術對影視行業的變革潛力,萌生了AI影視創作的想法,而後成立了AI影視公司,打造了國內首部AIGC短劇《山海奇鏡之披波斬浪》、成立了愛拍創作平臺,《無名特攻隊》正是公司的最新之作。
△ 國內首部AIGC短劇《山海奇鏡之披波斬浪》
就此,極客電影(ID:geekmovie)與閒人一坤聊了聊,邀請對方分享了與星爺合作的過程、AI如何繼承“無厘頭美學”,以及對於AI影視創作的看法和轉型的相關經驗。
彼時,他正在以AI創作者嘉賓的身份,出席首屆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大會。這既代表了行業對他的個人認可,也是AI成爲行業主流議題的具象化體現。
△ 閒人一坤出席首屆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大會
01 《無名特攻隊》與星爺:港式喜劇+AI的創新嘗試
“星爺本身就對 AI 很感興趣,他的團隊現在也有專人負責技術嘗試。”
閒人一坤介紹,《無名特攻隊》緣起於2024年7月,當時他經人引薦,與星爺公司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繫,雙方一拍即可,僅三次電話溝通後,便在2024年8月成功敲定合作。
而後,閒人一坤奔赴香港,正式見到了年少時的偶像。
據他回憶,當天,星爺戴着標誌性的鴨舌帽、穿着淺色外套,整體感覺非常親切。兩個人酣暢對談,且越聊越歡,讓原本預計半小時的交談持續了近兩個小時。
過程裡,星爺展現出了對AI技術的濃厚興趣與深刻洞察力,這極大肯定了閒人一坤的創作信心。
畢竟,作品的靈感源自於星爺的海外NFT項目“Nobody”。能得到本尊偶像的支持,無疑是最好的前進動力。
△ NFT項目“Nobody”
進入到具體的創作環節,星爺的影響更是貫穿始終,尤其在故事構思層面,如何秉承他的經典港式喜劇精髓,同時融入當下的AI創想力,是重點攻克的方向。
以此爲線,閒人一坤打造了主人公召喚四象,抵禦“含笑半步癲”化作的喪氣,從而拯救香港的故事。
他巧妙地將香港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選取香港四個標誌性地標與中國四大神獸相對應,如太平山對應青龍、銅鑼灣對應白虎等。
並融入星爺電影中的經典橋段,像“神秘流浪漢”“包租婆”等經典人物元素,構建以小人物拯救世界爲核心的獨特敘事,打造“AI時代的新都市傳說”。
△ 融入星爺電影中“包租婆”經典人物元素的動畫形象
確定了故事的核心框架,接下來就是細化執行。整個流程裡,閒人一坤充分發揮了AI的功效。
首先在劇本創作階段,採用Claude模型輔助創作,不斷完善故事劇情,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時代感;
其次是文生圖階段,爲了確保圖片質量,團隊利用Flux大模型和AIGC模型訓練技術,精心訓練出畫風Lora模型和角色Lora模型,精心處理圖像細節,確保畫面風格的一致性和獨特性;
另在訓練畫風Lora模型時,需對Nobody官方原畫素材進行整理和打標,以最大程度還原和精煉原畫風;
而角色Lora模型的訓練,則要先對角色素材形象進行補完整理和打標,如通過即夢 2.0P模型生成360度轉身視頻獲取三視圖,補充多角度素材。
以及在重繪流程中,藉助ComfyUI搭建工作流,運用訓練好的模型對原圖進行高清放大、細節重繪和角色一致性處理,確保畫面精細且角色形象連貫統一,尤其在多角色同框重繪時,嚴格避免Lora之間的干擾。
△ 藉助ComfyUI搭建工作流
還有在圖片生成視頻環節,選用Vidu和即夢兩個視頻大模型,克服AI技術在人物一致性、動作交互等方面的不足,努力提升視頻的整體質量。
閒人一坤還講到,相關環節中,團隊也會不斷根據實際效果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最終作品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爲觀衆呈現一部具有創新性的AI動畫作品。
02“四象限”方法論:AI是需要相互溝通的夥伴,不是魔法棒和供應商
如何運用AI是當下創作者普遍關注的話題,根據自己的AI創作經驗,閒人一坤還特別分享了自己的“四象限”方法論。
在他看來,這是一種基於信息對稱性和知識深度的分析框架,用於指導創作者如何更精準地向AI下達指令。
他將信息和知識分爲四個區域:
精準溝通:創作者知道,AI知道
這是雙方都明確的領域。例如,提到“鋼鐵俠”,創作者和AI都清楚其形象特徵,比如,紅色加黃色盔甲、胸口的反應堆等。
△ 指令:鋼鐵俠做鍋包肉;工具:豆包
在這種情況下,創作者不需要過多描述,直接傳達核心信息即可,避免因過多細節而限制其創造力。
補充信息:創作者知道,AI不知道
這個象限,創作者掌握特定信息,但AI缺乏相關知識的領域。例如,創作者提到“我的妻子是誰”或“她在哪裡工作”,這些信息對AI來說是未知的。
△ 指令:根據文章作者的照片生成一張男生版本的街拍;工具:即夢
對比來說,創作者更需要以簡潔、明確的方式向AI傳達信息,幫助AI理解並實現創作意圖,類似明確角色的身份、背景或特定情境,以補充信息的方式讓AI生成符合創作者預期的內容。
提問與探索:創作者不知道,AI知道
當創作者知識有限,但AI擁有更豐富知識的領域。AI的知識庫和數據處理能力遠超個體,創作者需要學會在這個領域提出問題,而不是直接要求AI提供解決方案。
例如,創作者可以詢問AI關於某個科學概念的解釋,或者某種特效的實現方式,而不是直接要求AI生成一個完整的場景。通過提問,創作者可以利用AI的知識庫和處理能力,獲取更多靈感和創意。
△ 指令:根據現有科學材料,我想去冥王星,怎麼辦?工具:KIMI
共同探索:人不知道,AI也不知道
這是雙方都不瞭解的領域,通常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創作者和AI需要共同探索,通過嘗試和錯誤來逐步明確創作方向。
△ 指令:3025年,未知生物降臨地球的場景,與人類和諧共生;工具:Midjourney
這種探索過程可以幫助創作者發現新的創意和可能性,同時也讓AI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其生成能力。
例如,在給AI下指令“3025年,未知生物降臨地球的場景,與人類和諧共生”時,每個AI工具都不能精準呈現出“和諧共生”的場景,多爲災難主題。
這側面說明,鑑於無人曾繪製過相關主題,沒有素材“喂”AI,AI也難以生成理想畫面,需要和創作者共同探索。
總的來說,“四象限”方法論可以爲AI影視創作提供了一種清晰的策略框架,助力創作者更有效地與AI工具互動,從而實現更高質量的創作效果。
這種方法論不僅適用於影視創作,還可以推廣到其他創意領域,幫助創作者更好地利用AI技術,釋放創意潛力。
03 “卷”,但是誰也不能站在金字塔尖,AI電影和長劇有望出現
基於官方的指導和技術的升級,自2023年起,各個科技公司開啓了AI創作大戰,一方面,持續升級自研模型,海螺、可靈、即夢、Vidu都在探索完善;另一方面,策劃平臺活動,鼓勵創作者用AI打造視頻作品。
例如B站的“奇點劇場”“AI影像視覺大賽”、抖音的“AI創想大賽”“AI創作實驗室”等,不同程度上,爲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支持和展示機會,降低了創作門檻,吸引了更多人蔘與到AI創作中來。
△ B站的“奇點劇場” “AI影像視覺大賽”爲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支持和展示機會
提及行業的這種現象,閒人一坤極大認可,並且認爲2025年將是AICG崛起騰飛的一年,各個互聯網加大“卷”的力度,用更多的投入扶持新興力量。與此同時,行業還會出現如下新趨勢:
第一是AI電影和長劇將出現,目前AI影視作品多以短片爲主,但在技術飛速升級,AI技術將能夠支持更長篇幅的作品。
第二是AI技術演進超過預期,帶動AI影視快速發展。特別是全球範圍內的比拼與競備,將形成比之前互聯網大戰更強勁的風暴。
以及,當下AI在製作宏大場景和特效方面表現出色,可是在人物表情、動作交互等細節方面仍存在不足。未來這些細節將得到改善。
另外,他以Sora爲例,說明了AI技術的進步速率,年初階段,視頻生成還是3S,到了年底,已可以生成10S。到了今年,作品長度和質量都將進一步提升。
第三是AI影視逐漸向商業化閉環發展,即從創作到分發再到盈利的完整鏈條創作環節,AI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劇本創作、角色設計、動畫生成等環節,極大地提高創作效率和質量;
分發環節,隨着AI生成內容的增多,視頻平臺將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資源來分發這些內容,使其能夠觸達更廣泛的觀衆。
盈利環節,AI影視作品將通過多種方式實現盈利,包括廣告收入、付費觀看、版權銷售等。
閒人一坤認爲,當AI影視能夠實現穩定的盈利時,整個行業的商業閉環纔算真正形成。
第四是創作者的機遇與挑戰,AI技術的普及將降低創作門檻,吸引更多創作者進入行業。
閒人一坤鼓勵和建議創作者,大家需要思考藝術與技術的關係,將AI視爲能夠激發創意的夥伴,在與AI的互動中,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方式和表達手法,以此推動藝術形式的創新。
並且隨着AI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在影視創作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創作者們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術,同時保持對藝術的敏感和追求。
只有這樣,才能在AI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創作出既有技術含量又具藝術價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