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吃喝】畢珍麗/煮自己的日子
這題目感覺有點殘忍,其實是夏天進廚房掌勺。夏天在瓦斯爐前啪啪扭着開關,就是燃煮自己的開始。
公車前座兩位中年婦女,聊着天熱不知道煮什麼,一位說乾脆買便當,另一個聲音說:「現在便當都漲價了,我家四個人,一餐得花好幾百,我先生又挑嘴……」雖是同社區的人,但並不熟識,不好意思搭話,心裡卻癢得要命,好幾次想接話。擔心讓人說我竊聽,只得管着嘴,按捺住衝動。
近幾年天氣真是愈來愈不客氣,尤其是夏天。我住的地方是山區,海拔約二百五十五公尺。從前夏天舒爽得很,二十多年來都不需安裝冷氣,即便在瓦斯爐旁舞弄鍋鏟,也毫無殺傷力。
今年僅備菜就已經滿身大汗,電風扇呼呼賣力猛轉,我的體溫依舊居高不下。等開瓦斯爐時,那真有引火上身的錯覺。拿條毛巾打溼搭在脖子上降溫,是最早的自救方案。
我也曾想過乾脆買現成的,但住在山區出門得搭公車,一想到正午的太陽,很難不心生畏懼。或許偶爾買一次便當,但哪能天天呢?就這個理由,只得繼續犧牲奉獻自己。
有時雙爐齊發,一個燉湯一個炒菜,看着湯鍋冒出的熱氣,真有種自討苦吃之感。
原本煮飯必備的圍裙,這個季節根本想不到它。脖子上的毛巾已經升溫了,再搓洗打溼重新圍上。接着換上超迷你短裙,勉強遮遮臀部,露出兩條肌肉鬆垮的腿──只要能涼爽舒適些,形象此時是不需計較的。
煮完午餐,說好聽是香汗淋漓,實則油氣沖天,若無沐浴更衣,那就真應了食不下咽的成語啦。想想那頓冒着焚身情緒翻炒的菜餚,終究還是得到食客最高禮遇,也算不枉此生喔。
人在困境,總得找些法子脫困。近日發明將熬好的湯頭,分成單次分量冷凍,每次取一份加些時蔬,這可以先烹煮好,待中飯用餐時已經溫涼,一口湯下肚直接趕走大半暑氣。酷愛熱食的我,此刻心甘情願地徹底投降。
後來又想出將湯料換成雪菜或番茄,竹筍或榨菜等加上肉絲,先製作成各式湯品放涼。等用餐時才煮麪條,加入冷湯裡。端着雪菜肉絲冷湯麪上桌,嘴角會自然彎起來。
豇豆竹筍盛產時,還嚐到了最新開發的涼粥。將肉、香菇、竹筍、豇豆切丁炒好,和米飯加高湯燴煮。上午十點多煮好,十二點開吃,粥已溫涼,喝在口裡趕走滿滿火氣。
那些帶着湯湯水水的新發明,增添不少成就感。也暗自跟高漲的氣溫說:「怎麼樣?我還行吧?」
七月底撕下月曆,瞧見新的月分上「立秋」二字,真好呀,終於快熬過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