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夫」傍晚6點上牀睡覺 照顧者從崩潰到轉念…全靠這招翻轉

54歲潘小姐說,長期獨自一人照顧媽媽,身心壓力極大,歷經與媽媽的大吵大鬧,現在改變很多,許多事不再堅持,「只要媽媽開心、我開心就好」,不要把自己拖下去了。記者蘇健忠/攝影

「5年前開始,傍晚6點我就要躺在牀上準備睡覺,當我說出這件事的時候,很多人不能理解。」今年54歲潘小姐照顧患有憂鬱等精神症狀的86歲媽媽,至今已長達10年。潘小姐說,長期獨自一人照顧媽媽,身心壓力極大,歷經與媽媽的大吵大鬧,現在真的改變很多,許多事不再堅持,「只要媽媽開心、我開心就好」,不要把自己也拖下去了。

潘小姐說,媽媽約20年前出現憂鬱等精神症狀,前10年由爸爸照顧,自爸爸罹癌病逝後,媽媽憂鬱更爲嚴重,所有照顧責任都落在她的身上。媽媽情緒憂鬱長期服用安眠藥,每天習慣傍晚6點就要躺在牀上,且不喜歡客廳開燈,又有電視聲音。潘小姐剛開始完全無法接受,與媽媽經過無數次的衝突、爭執,最後不得不妥協,兩人一起在傍晚六點就要躺在牀上。

每次分享這故事時,大家都稱她是「現代農夫」。潘小姐說,「傍晚六點躺在牀上,我很痛苦,根本無法入睡,一直翻滾到凌晨6點纔會睡着」,那時還要上班,完全無法負荷。如此生活過了2年多,有一天她受不了問媽媽說,這樣躺在牀上不無聊嗎?媽媽回說「有一點」,最後找的有聲劇APP,兩人躺在牀上一起聽、一起討論劇情,兩人終於找到連結點,生活變得更爲豐富。

但平時生活仍是爭吵不斷,潘小姐說,包括想出門與朋友聚餐,媽媽就會用各種方式阻攔,包括「天氣好像要下雨了」、「外面好像會塞車」,如果她還是要出門,媽媽就會問「幾點會回來」等。或是隻要一下雨,媽媽就會擔心家裡會漏水,整夜無法入眠,剛開始會和媽媽一起擔心,但此情形卻是一直反覆,而懷疑自己已和媽媽一樣精神耗弱,最後不得不加以忽略。

「如果,今天和媽媽一起演的是喜劇,我不會累,但每天都在爭吵,真的很累。」潘小姐說,歷經大吵大鬧,她真的改變很多,現在不再堅持,「只要媽媽開心、我開心就好」。但長期獨自一人照顧媽媽,最後不得不辭去原本的工作,而一直被綁在家裡,內心壓力很大,她個性外向,也希望有自己的人生,「照顧者絕對沒有須爲家人奉獻的這件事」。因此,爲了照顧媽媽及賺錢兼顧,她想成爲照服員,更可肯定自我、增加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