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貸令壓頂房市陷困境 青安卡關、房仲退場、建案喊卡

記者陳筱惠/綜合報導

自2024年9月第七波限貸令上路以來,臺灣房市進入空前壓力期,《ETtoday新聞雲》盤點限貸令下的房市亂象,消費者、建商、銀行與營造供應鏈,皆受到這波信用政策與市場冷卻交錯影響,形成四大產業鏈承壓的房市困局。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3/放貸水位全滿!竹科工程師被裁還能貸? 內行:銀行「挑人下手」

▲自2024年9月第七波限貸令上路以來,臺灣房市進入空前壓力期。(圖/記者謝婷婷攝)

政策針對法人購屋、多戶持有、高價住宅與建商餘屋全面下修貸款成數、取消寬限期,併疊加銀行面臨《銀行法》第72-2條限制,房貸總額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30%,導致各大銀行房貸審查明顯趨嚴,放貸緊縮效應不僅限於高資產族,連被定位爲首購支持方案的「新青安」貸款也傳出多起「有資格卻難核貸」的實際亂象。

▲銀行內部風險控管趨嚴,無法順利完成申請或是貸款成數降低。(圖/資料照)

首購族深陷「貸不滿」、「撥不出」、「鑑不高」三重關卡

雖然新青安政策主打貸款成數最高可達8成、寬限期5年等優惠,但實務操作卻面臨多重門檻。臺中一位購屋者,在向公股行庫申辦新青安時,遭行員以年薪門檻「核貸機率低」爲由勸退,也出現即便其收入已符合政策標準,仍因銀行內部風險控管趨嚴,無法順利完成申請或是貸款成數降低,或是需要搭配房貸壽險才能「通關」的情況。

另外,也出現消費者2年前購入總價1500萬元的預售屋,原規劃申請新青安房貸1000萬元,搭配一般型首購房貸200萬元,不料實際辦理時,銀行僅願承作新青安部分,並要求一次補齊200萬元差額,因無法籌措額外資金而放棄青安方案。

臺中林先生則分享自身經驗,4年前購置首購型預售屋時貸款可達8成,但因目前名下已有祖厝與一戶住宅,等同成爲第三戶購屋者,如今銀行僅願意承作200萬元,其餘款項須以現金支付,代辦費、鑑價費加總後自備款逼近8成。

爲了完成購屋,他被要求提供5年內所有資產紀錄,先賣出股票、再向親友借款,並處分其他資產才得以湊足資金,他坦言:「現在銀行查得非常嚴格,沒有家庭支援的購屋者幾乎無法應付這波壓力。」

▲限貸令壓縮資金流動性,加上信心尚未回穩,中古市場交易明顯降溫。(圖/資料照)

房仲退場、交易急凍 六都移轉量大跌

限貸令壓縮資金流動性,加上信心尚未回穩,市場交易明顯降溫,2025年第一季全國新增房貸覈准量創下7年新低,各大仲介業者也觀察到成交量大幅萎縮,投資型產品幾近絕跡,自住與首購族成爲主力,但整體買氣仍顯不足。

21世紀不動產資深經理沈政興指出:「目前市場極端化明顯,買方不是非常有錢、信用佳、職業穩定的高端客層,就是申請青安的首購族,介於中間的自住族羣多數選擇觀望或暫緩。許多仲介甚至選擇暫時離開市場,成爲近期業界真實寫照。」

在租屋市場方面,政府推動租屋補助與實價登錄政策後,房東被要求追溯5年內租金紀錄並補稅,若未如實申報將面臨全國歸戶與高稅負,擁有3戶以上出租房產者稅率門檻提高,對成本造成實質衝擊,進一步推升租金水平。

另一名因房市衝擊而轉做租件的房仲分享,以臺中一中街爲例:「過去套房月租行情約6000元,近年已普遍上漲至1.2至1.3萬元,反映出成本轉嫁現象,租金與房價雙雙墊高,變成『租也貴、買也難』的困境,持續壓縮年輕族羣的居住選項。」

▲在寶佳大軍領頭降價後,其他建商也出現裝潢升級、贈送家電、限時優惠等讓利機制,市場價格鬆動趨勢已成明顯態勢。(圖/資料照)

建商宣佈不購地 寶佳帶頭掀價格修正潮

建商資金回籠壓力持續升高,2025年5月,寶佳機構宣佈旗下全臺案場全面降價15%至20%,並非促銷性質,而是實質下修售價;此舉成爲市場觀察的分水嶺,也被視爲壓低區域實價登錄的主因之一。

以臺中機捷特區爲例,寶佳旗下新案開出「4字頭」單價,較原區域均價56萬元下修近2成,每戶讓利約300萬元;另有消息指出,部分地區建案甚至針對已成交戶提供補貼,作爲穩定社區價格的手段。

在寶佳大軍領頭降價後,其他建商也出現裝潢升級、贈送家電、限時優惠等讓利機制,市場價格鬆動趨勢已成明顯態勢。另一方面,經歷營建股股東會,不少上市櫃已經宣佈停止購地計劃,主因就是土建融貸款不友善,包含一直延續的購地18個月需動工、高利率、營建房地產相關產業風險係數提高,尤其是重劃區土地,購地幾乎要達8成現金,也讓建商大呼吃不消,「不想再幫地主打工」。

▲營造端承壓的同時,建材供應鏈亦面臨讓利壓力。(圖/資料照)

營造與建材鏈連鎖反應 高田停工成警訊

資金斷鏈風險也開始向下遊傳導,桃園地區營造廠「高田營造」於2025年6月傳出旗下10件建案全面停工,總案量逾10億元,包含8件住宅案與2件公共工程,據瞭解,案場多爲小基地危老重建案,合作建商因資金斷鏈無法支付工程款,導致營造單位不得不停工。

營造端承壓的同時,建材供應鏈亦面臨讓利壓力,寶佳、麗寶等大型建商已要求供應商調降報價5%至10%,否則不排除調整進場順序或重新洽談合作;在原物料成本尚未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建材業者利潤遭擠壓,部分中小廠商出現限縮產能或減接訂單的保守態度。

▲接下來房市是否能止跌回穩,將高度取決於政府是否進行政策微調,以及產業鏈能否達成自救平衡。(圖/資料照)

政策與資金雙殺考驗市場底線、房市止跌回穩還是一路崩跌

當前房市已不僅止於買氣低迷,而是形成從買方信貸壓力、建商讓利回籠、營造停工、建材降價的多重衝擊迴圈,特別是政策性打房效應疊加租稅制度與信貸制度調整,讓中產購屋族與小型營造商首當其衝,進一步壓縮市場活絡空間。

接下來房市是否能止跌回穩,將高度取決於政府是否進行政策微調,以及產業鏈能否達成自救平衡。短期內,市場預期仍將持續盤整,並進入一段以價格、稅制與信貸重組爲核心的轉型階段。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3/放貸水位全滿!竹科工程師被裁還能貸? 內行:銀行「挑人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