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結工錢 “蘋”安過大年

“如果在摘蘋果、套袋等工作時受傷,可以到法院起訴僱主嗎?”

“蘋果長期存放在冷庫不取走或者不支付冷庫費用,冷庫可以處置客戶的蘋果嗎?”

農曆臘月二十七,山東省棲霞市桃村鎮大楚留村年味正濃。村中600餘年的古槐樹上,掛滿了紅燈籠和中國結。樹下,一條“普法進果園‘蘋’安過大年”的橫幅,吸引了許多果農駐足圍觀。

這種春節前的普法活動,棲霞市人民法院桃村人民法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爲什麼要挑在年前到村裡普法?

“法庭周邊的鄉鎮大都種植蘋果。年前是冷庫的蘋果大量出庫的時間,這期間容易發生各種糾紛。另外,臨近春節,許多在外務工的人都回來了,這個時間普法,效果更好。”早晨7點多,桃村法庭法官白雲和法官助理於意邊準備宣傳資料,邊向記者介紹。

據瞭解,作爲煙臺蘋果的重要產地,棲霞市現有果農17.2萬戶,蘋果栽培面積達100萬畝,年產量210萬噸,總產值180多億元,蘋果品牌價值75.36億元,是我國著名的蘋果之鄉。桃村法庭所服務的桃村、亭口等四個鄉鎮都是煙臺蘋果的主產區。近年來,桃村法庭以“護航蘋果產業發展”爲總抓手,制定出臺了各種司法便民措施,被果農們親切地稱爲“蘋果法庭”。

“大爺大媽們,你們好呀,我又來普法了。”

在於意親切又樸實的開場白中,上午9點,普法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普法現場的各種問題,都是白雲和於意針對過去一年法庭審理過的案件精心挑選的。村民們有拿着筆和紙記錄的,也有直接打開手機錄音的,還有果農拿着草擬的格式合同,讓法官幫忙把關的。

“於法官,我這個事兒,法院能不能幫幫我?”

聽說“蘋果法庭”的法官要來普法,村民老李一大早便候在現場。

2024年5月底,果農老張僱用老李去給蘋果套袋,當時說好一天200元,總共幹了10天,工錢是2000元。幹完活之後,其他工人的錢陸陸續續都結清了,只剩下了老李的工錢沒有着落。

原來是老李聽說鄰村的工錢都是一天240元,便認爲老張工錢給少了。老張則認爲雙方既然已經事先約定好價格,就不能事後漲價。

“咱們周邊的工錢都是200元左右,對不對?”於意笑着問老李。

老李點點頭,表示認同。

“您看,我對咱們的行情還是挺了解的吧。”於意接着說道,“那鄰村一天給240元,是不是不管飯?咱們給200元是不是管飯了,把飯錢加上是不是價格也就差不多了?”

“李大叔,你們都是多年的老交情了,擡頭不見低頭見的,以後還要在一起‘噶活’(煙臺方言,相處、做朋友的意思),張大哥今年的蘋果賣得不好,確實也不容易,一天200元可以啦。”

在於意的調解下,老李不再讓老張加工錢,老張更是現場便將2000元支付給老李,一場糾紛幾分鐘便被化解了。

普法活動臨近尾聲,白雲和於意還向果農們贈送了法庭幹警親手寫的春聯。

紅紅火火的對聯,不僅把節日的祝福送到了果農手裡,更把司法的溫度送到了果農的心裡。(記者 蓋峰)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