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冷氣病」上身...頭暈、疲累、四肢無力 中醫授「一解方」

從中醫觀點來看,冷氣病的症狀跟「陰暑」一樣,易出現頭暈、噁心、四肢無力、食慾不振、腸胃不適等,要補充足夠水分幫助體溫調節。圖/123RF

節氣過了小暑,高溫開始發威,加上雷雨增多,更加潮溼悶熱,不少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解熱。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提醒,夏天頻繁進出冷氣房,忽冷忽熱的溫差導致體溫調節及排汗功能變差,身體難以散熱,容易造成「陰暑」。其治療以辛溫解表爲主,建議飲用補氣茶飲,幫助清熱袪溼。

夏天真的好熱,沒有冷氣簡直狂飆汗,但是一直吹又會導致頭痛、肩頸痠痛!張家蓓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冷氣病的症狀跟「陰暑」一樣,易出現頭暈、噁心、四肢無力、食慾不振、腸胃不適等,類似感冒但沒有呼吸道症狀。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或是頻繁進出室內外,讓身體調節溫度的機能出了問題,暑氣蓄積在體內散不出去,有愈坐愈累的感覺。」張家蓓說,「陰暑」是汗排不出去,身熱無法有效散發,所以要增加發汗的機會,多喝溫開水,或是補氣的黃耆茶或黃耆水,有助補氣生血。

喝水很重要,不論是預防熱傷害或是防止血液黏稠,張家蓓提醒,正確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慢慢喝」,夏天一日飲水量可以自身體重乘以40計算,如體重爲50公斤者,每日攝取至少約2000c.c。另外,總攝水量的2/3建議在傍晚5點前喝完,纔不會累積在晚上,導致水腫及夜尿。

天氣熱,有些人會用含糖飲料取代開水,張家蓓說,這不僅無法真正補水,甜食飲料容易產生「溼」,而溼氣過重會變成「痰溼體質」。除了含糖飲料,有些人認爲「喝茶也算補水」,中醫師解密,濃茶含有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可能讓身體水分流失,增加脫水風險。

「如果覺得白開水沒味道、喝不下,可以泡檸檬水、淡茶,或加薄荷葉,喝起來有清涼感。」張家蓓建議,少吃會讓身體產生寒溼的冷飲和冰品,即使待在冷氣房,也要補充足夠水分,千萬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口渴」其實是身體脫水的警訊。

韓國人夏天補氣習慣吃人蔘雞祛暑、日本人則是有吃鰻魚補氣的習慣,張家蓓分享夏日補氣的好食材:魚肉、雞肉等優質蛋白質,深綠色蔬菜具有消暑退火功效,多吃空心菜、菠菜、莧菜、地瓜葉、芥藍菜等,其多種維生素有助於抵抗腸胃炎、熱傷害等夏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