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送清涼冬送暖!威海市共救助流浪乞討等遇困人員1501人次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0日訊 今年6月19日,是第13個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當天上午,山東省威海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市救助管理站)啓動以“織密救助網絡,築牢安全底線”爲主題的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暨“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旨在全面展示救助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成效,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保障水平。

本次“開放日”活動,威海市救助管理站邀請了部分威海市政協委員以及35個部門和單位等50餘人進站參觀,現場展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相關工作內容、服務流程和救助成果,講解典型案例和救助暖心故事,宣傳救助政策,介紹街面巡查、尋親服務、接送返回、落戶安置等工作內容,讓大家瞭解服務對象的飲食起居和受助情況。同時,展示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不畏嚴寒酷暑,犧牲小我、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和“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等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傳遞救助領域的正向能量。

爲了織密全市救助網絡,威海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積極構建“1+4+20+X”政府部門橫向協同、區(市)鎮(街道)縱向貫通的快速聯動格局。以威海市救助管理站爲中心,依託環翠區等4箇中心城區,緊密聯繫20個鎮(街道)民政辦,建立與566個社區(村)網格員、19個大集管理員的直連機制;在環翠區的外地人員易聚集區和商區周邊等地試點設立“救助引導點”,形成15分鐘救助響應圈,努力做到救助系統精準覆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全力提升救助精準化和高效化。今年以來,共爲20名受助人員尋親成功,救助生活無着流浪乞討人員275人。

自2022年以來,威海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開展流浪乞討及臨時遇困人員救助1501人次。其中,送醫救治患精神、身體、傳染性疾病受助人員110人;護送失能、半失能人員返鄉248人次;爲務工不着、尋親不遇等臨時遇困人員發票返鄉1087人次,自行離站和親屬接領106人次,爲無數家庭送去團圓與溫暖。

當前,高溫酷暑季節來臨,爲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度夏,威海市救助管理站即日起啓動“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活動。在做好日常救助工作的基礎上,聚焦暴雨、冰雹、酷暑等惡劣天氣和午間、高溫日等特殊時段,對車站、碼頭、橋樑涵洞、在建工地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區域和可能露宿場所進行重點排查,特別關注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羣體,勸導街頭流浪乞討人員進站避暑,對不願入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發放礦泉水、食品等防暑降溫物品,留下救助聯絡卡,做好後續跟蹤工作。

閃電新聞記者 譚蓓 通訊員 隋進凱 王海鵬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