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在即,江蘇如何打好糧食豐收“第一仗”?
原題:夏收在即,江蘇如何打好糧食豐收“第一仗”?
小滿已至,蘇南小麥已陸續開鐮收割,蘇中開始進入蠟熟期、即將大面積收穫,蘇北仍處於灌漿盛期、產量和品質正在快速形成。
當前既是夏糧豐收的季節,也是夏種、夏管的關鍵時期。5月22日,江蘇召開“三夏”工作視頻會議,動員全省各地搶抓農時做好服務,確保夏糧豐收到手、秋糧種足種好,爲全年農業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全省將有六次降水,需搶晴收穫
在宜興市和橋鎮北新村田間,麥浪滾滾,多臺聯合收割機穿梭其中,各家農戶正搶抓晴好天氣開展夏收作業,將顆顆麥粒“收入囊中”。
江蘇省氣象局預測,今年夏收夏種期間(當前至6月下旬)全省降水偏多,共有六次降水過程,淮北地區較去年偏多、蘇南地區較去年偏少。具體來看,六次降水分別出現在5月23日、5月28日、6月2日—5日、6月8日—10日、6月14日—16日和6月25日—28日。
“多次降水將影響夏收進程,同時,目前油菜已逐步開鐮收穫,降水天氣也不利於收割機械下田作業。”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唐紅昇表示,近期需重點關注5月23日前後的降水過程,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局地短時強降水,加上風力偏大,疊加5月21日的明顯降水,可能會造成灌漿成熟期小麥倒伏。
“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密切關注後期天氣變化,提早制定工作預案,科學指導搶收搶烘,全力防災奪豐收。”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季輝表示,淮北主產區夏收期間降雨預計偏多,要提前做好“爛場雨”應急準備,適時組織搶收,防止小麥穗發芽、黴變、品質下降。加強監測預警,特別關注收穫前高溫天氣和降雨過程影響,因地制宜科學應對。
唐紅昇建議,要抓住降水間隙搶晴收穫,並在淮北麥區做好乾熱風防範等工作——
淮河以南地區做好收穫準備和育秧備耕工作,近期利用5月24日—27日相對有利天氣,搶晴收穫成熟小麥和油菜。後續抓住降水間隙,搶收搶曬,加快夏收進度;淮北地區需注意防範‘乾熱風’危害,加強麥田水分管理,採用噴灌或施用葉面肥等方式提高幹熱風抗性,做好河塘湖庫蓄水,保障夏播夏種水源。
始終將保障農民利益放在首位
記者瞭解到,今年江蘇夏收集中期,小麥收購量預計在175億斤左右,收購工作面臨新的形勢。
“目前,蘇南已開始零星收購,6月10日左右各地將全面開秤。”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肖延川表示,各地要及時發佈糧食生產、供求、價格等信息,統籌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引導農戶適時適價售糧,企業合理定價有序收糧,並動態準確監測小麥價格,一旦符合條件,及時申請啓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同時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穩定市場的主渠道作用,帶動多元主體入市,形成購銷活躍、流通順暢的良好局面。
在農機服務和“三夏”跨區機收方面江蘇也有好政策。
目前,全省已提前發放跨區作業證4.2萬張,預計今年全省夏季投入耕種烘收主要農機裝備超過50萬臺,在提醒規模大戶確認機收作業服務合同的同時,兼顧小農戶機收需求,確保小麥機收“不落一田”。
“全力做好聯合收割機運輸車輛免費快捷通行。”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王慧廷表示,各地高速公路運營單位收費站要進一步簡化查驗程序,提前開通聯合收割機綠色通道,對於持有跨區作業證的聯合收割機運輸車輛一律免費快速放行;對於現場無法出示跨區作業證的聯合收割機運輸車輛,可憑聯合收割機行駛證一律免費快速放行,確保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順暢高效通行。
始終將保障農民利益放在首位,江蘇還創新服務舉措。肖延川介紹,通過預約收購、上門質檢、幫助除雜整曬等幫助農民賣糧提等升級;通過動態公佈收購進度、運用信息化手段等提高收購效率;對可能出現的“排長隊”賣糧問題,多設點、早開門,協調交警、公安等部門幫助維持現場秩序,讓農民賣“滿意糧”。
不誤農時,壓茬推進夏種夏管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大頭,夏種對實現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目標十分重要,今年全省秋糧意向面積爲4482萬畝,因此,江蘇在搶抓夏收的同時,也在壓茬推進夏種夏管。
截至目前,徐州各類農作物種子2800萬斤、肥料80萬噸、農藥7800噸、農膜2.3萬噸早已“枕戈待旦”。徐州市副市長孫翔介紹,徐州落實好625萬畝秋熟作物種植任務,加強用水調度和物資保障,組織農民邊收邊種,搶時早播。
“農資儲備穩中有增,有力保障夏種需求,力爭全市旱茬作物6月20日前播種完畢、水稻6月25日前栽插結束。”孫翔說。
良種是夏種的核心。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介紹,蘇州堅持從育秧環節入手,持續推廣機插秧、控減直播稻,完成採購水稻良種820萬斤,規劃落實秧田面積1.1萬畝,建成11個智能化高效育秧中心,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熟化技術集成推廣,發佈水稻主推品種12個、主推技術6項,並在今年計劃水稻播種面積119.8萬畝,較上年增加1萬畝。
在南通,聚焦五大糧油作物,明確主導品種18個,計劃推廣650萬畝,持續擴大高產優質多抗品種覆蓋面。嚴格種子市場專項檢查,今年以來共計出動執法人員487人次,抽檢樣品139批次,確保農戶“用上放心種”。
“我們還持續推進老舊農機具報廢更新,加快智能農機應用普及,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0%以上。”南通市副市長朱林介紹,“三夏”期間,全市預計投入農機具3.1萬臺套,烘乾機4500臺套,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66支。(吳瓊 姚政宇)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