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老派「涼」伴 六〇年代外銷國際的主力商品
▲ 大同電扇。1956/05/07,聯合報第六版
文〡蔡蕙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圖〡聯合報系資料
「已進入酷暑時期,不吹電風扇的話,幾乎無法坐下來看診;不舖竹蓆的話,幾乎難以成眠。」1940年的夏天,佳里醫師吳新榮熱得受不了,沒有電扇的夏天真要命!
電風扇在日治初期被引進臺灣,但由於電力尚屬昂貴的消費,輸電設備也不普及,因此一般民衆並無能力在夏日享受電風扇帶來的涼風。到了戰後,一九五○年代,臺灣電機工業逐漸發展,各電機廠也推出自家品牌的電扇,像是順風、大同、永信、士林、玫瑰、元山等,不僅生產技術也逐漸改良,在功能上也不斷推陳出新,除了強調省電、安靜之外,也標榜馬達不發熱,甚至連風扇的風面幅度也從90度、120度一路擴大到360度,有些還能調節迴轉的速度,質優耐用。在你我的記憶裡,以電鍋聞名的大同公司也生產電扇,草綠色的大同電扇雖然沒有時尚的外表與華麗的功能,但風力強又耐用。甚至有的廠商發明縫紉機自動風扇,標榜「不要電,不費工,順便送涼風」,踩縫紉機順便轉動風扇葉片,一舉兩得。
▲ 裁縫機自動電扇。1952/06/11,聯合報第三版
臺灣的電風扇品質好,是一九六○年代外銷多國的主力商品之一,但是電風扇起初並不便宜,薪水不高的公務人員若要擁有這個夏天的「涼」伴,還得分期付款纔買得起。1957年底,陶仁德潛進韓國大使館,竊取四臺打字機與兩臺電風扇被捕,另外還偷走西服與收音機,竊賊只偷高價的物品,能和打字機、西服與收音機並列贓貨,可見電風扇是何等珍貴的物品。直到電力越來越普及,冷氣崛起之後,電風扇價格漸趨親民,成爲家家戶戶夏日必備的神器。
來啦!來涼一下啦!夏天可以沒有冷氣,但不能沒有電風扇!
▲2023年老派的生活日曆內頁,穿梭回沒有冷氣的年代,看見電風扇最早期的樣貌,當時的大同電扇是外銷國際的賞品,是人們夏天時的最佳良伴,也象徵了50、60時代的老派日常。(圖\報時光)
▲2023年老派的生活日曆及手帳現正募資中,募資期間限定,享有7折優惠價890元(原價1280),還有多項優惠方案、老派好禮,趕緊把握優惠,與老派日曆及手帳一同環遊時光島,找回生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