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語國家人士談中國旅遊新印象:安全、便捷、多元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周雨、亞瑟夫)國家移民管理局15日發佈最新數據,240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921.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0.2%。在“China Travel”火爆全球的背景下,幾位來自西班牙和拉美國家的外籍人士分享了他們對中國旅遊的切身感受。

歷史與現代交織的獨特畫卷

古巴記者雷尼爾・阿爾達薩瓦爾在北京遊覽時發現,這裡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漫步北京如同進行一場時光之旅。既能看到具有先鋒設計的建築,也能看到比鄰而立的古代建築,展現出豐富的歷史底蘊。”阿爾達薩瓦爾特別提到故宮,“外國遊客來到這裡,不僅能感受古代建築的宏偉壯麗,還能領略這些建築如何巧妙融入現代都市。”在他看來,長城、天壇、頤和園、故宮、前門、王府井和北海,都是來北京遊玩的“必去之地”。

來自哥倫比亞的上海杉達學院勝祥商學院教授吉列爾莫・比塔戈,曾走訪江西鷹潭、桂林陽朔等地。深入瞭解各地村落文化與傳統習俗的經歷,令他十分着迷。“不能只關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而忽略許多我有幸結識的人所來自的小村莊。”

2024年聯合國旅遊組織公佈“最佳旅遊鄉村”名單,中國7個鄉村入選。比起在社交網絡上流行的“特種兵式”“打卡式”旅遊,吉列爾莫更願意花上幾天時間,面對山川大河靜靜思考或小酌。“這樣的經歷會給我留下珍貴的回憶。”

西班牙導遊凱撒・卡塞拉斯是“北京體驗”項目創始人。他推出八條不同的徒步遊覽路線,專注於帶遊客探尋老北京胡同。爲深入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他與衚衕裡的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西班牙學者、瓦倫西亞大學孔子學院院長維森特・安德魯多次訪華。他認爲中國是一個既適合生活,又適合旅行的國家。“人們可能需要多次遊覽長城、天壇、曲阜等地,才能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

舌尖與心靈的雙重觸動

除了令人沉醉的歷史文化景觀,中國豐富的美食和民衆的熱情友善,也給這些外國友人帶來別樣體驗。比塔戈感嘆,中國56個民族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酸、甜、苦、辣的多樣組合創造出數不盡的美味佳餚,其中許多獨特風味對拉美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安德魯將品嚐中國美食稱爲“感官盛宴”。“這裡的菜餚烹飪方式總能帶來驚喜。食材源自當地,風味獨特。在中國,飲食是一件備受重視的事。人們投入大量心思和精力,而且樂意分享美食。”

安德魯還提到,中國人對遊客的友善是中國旅遊的一大吸引力,這種熱情讓遊客感到賓至如歸,也爲美食體驗增添了溫度。

安全與便捷構築的理想旅程

中國安全便捷的旅遊環境,爲遊客提供了理想的旅行體驗。安德魯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具安全感的旅行目的地之一,“這種安全感既來自完善的安保措施,也源於民衆的友好。無論跟團遊還是獨自旅行,都能安心暢遊中國。”

卡塞拉斯提到,中國高效的交通系統與旅遊服務也廣受好評。發達的高鐵網絡和完善的城市交通,讓遊客出行更加順暢無憂。

目前,受地理距離、旅行成本以及直飛航班等因素限制,拉丁美洲遊客在中國的旅遊業中佔比較小。但《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報告2024—2025》指出,來自墨西哥等新興潛力客源市場的遊客數量正逐漸增加。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數據,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共接待入境遊客89.1萬人次,同比增長61.3%;其中美洲遊客9.3萬人次,同比增長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