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再美 要帶着敬畏安全回家

(圖/桃市消防局提供)

中秋連假,我牽着孩子到永安漁港南岸沙灘遊玩。天氣炎熱、海風微弱,海面平靜如鏡;然而就在這片看似安穩的沙灘上,死亡的陰影悄然降臨。

正當我們撿拾貝殼、緩步向海時,一名越南男子急奔而來,揮舞雙手、焦急呼救。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朋友下海「洗澡」被浪捲走,請我幫忙。我第一個念頭竟是質疑:照他所述,朋友年輕力壯,海況也不差,怎會被捲走?況且他手上有手機,爲何不自行報警?一度甚至懷疑是否遇上騙局。

然而,他通紅的眼眶與另一位哭着趕來的同伴,讓我意識到事態嚴重。語言在他們喉間打結,只剩驚慌。我隨即撥打119,向消防人員說明位置與情況,並依指示趕往漁港大門,引導消防與海巡前往事發地點。事後從新聞得知,遺體於北岸被發現並打撈上岸。

回家後上網查詢,才知那片沙灘名列「桃園十大溺水熱點」,背脊一涼。我們常以爲風平浪靜等於安全;以爲年輕與體力是對抗大海的盾牌。然而,真正奪命的,往往不是眼前看得見的浪,而是看不見的離岸流——在好天氣裡無聲流動,悄悄把人拖離岸邊,讓體力在恐慌中迅速耗盡。當我們把寧靜誤當保障,危機便在誤判中醞釀。

這並非要嚇退每位熱愛大海的旅人,而是提醒:親近自然,必須以敬畏爲前提。請於出發前,確認是否爲開放水域、是否有救生員與救援器材;下水時,千萬別把自信當成保命符。若不幸遇上急流,請先保命:讓身體水平漂浮、保存體力,待水勢轉緩後再橫向脫離。岸上若目擊意外,先報警、再呼救、拋擲可漂浮物,切勿逞英雄徒手下水。

同時也盼政府在高風險海域採取,設置醒目且足量的警示牌,清楚標明危險原因與範圍,並務必提供多國語言的指引與報案資訊,並針對外籍移工多加宣傳,並在明顯位置配置易取用的救生圈與拋繩袋,標註座標,讓報案有座標、救援有方向。

那天夕陽美得像一顆鹹蛋黃,金色光芒灑落在偌大的海面,映照着搜尋的警消,在大自然下其顯得如此的渺小,縱使努力尋找,但猶如大海撈針,令人感到無奈。美景與悲劇如此貼近,只隔數步之遙。到現在仍記得兩位越南朋友的驚恐與懊惱,原本快樂的假期,在瞬間變了調,再多的後悔都來不及了。願政府強化宣導與管理,讓每位看海的人在岸上就能遇見足夠的告示與裝備。願每一次靠近大海,多一分準備;每一次轉身離開,少一分遺憾,祈願逝者安息。(作者爲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