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晶片成焦點 雙方可望各退一步

中美第二輪關稅談判於倫敦展開,外界預料,稀土、晶片出口管制都將成爲焦點。(美聯社)

中美第二輪關稅談判於倫敦展開,外界預料,稀土、晶片出口管制都將成爲焦點。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美國經濟已進入「動手術」階段,美方要求中方解除稀土出口管制,中方也會要求美國在晶片管制上讓步,大家各取所需、各退一步。

邱達生認爲,美國和大陸會就AI所需的晶片,汽車製造商及其他產業至關重要的稀土進行談判,若雙方各取所需、各退一步,短期內來看,臺灣晶圓代工、電子零組件可增加大陸訂單,對股匯市有激勵作用,臺美關稅談判甚至能爭取到更優惠的條件。

至於臺灣問題,會不會成爲中美關稅談判的交易籌碼?學者皆認爲,以川普商人性格是有可能。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爲,臺灣問題會不會成爲談判籌碼很難揣測,但若臺灣一旦成談判籌碼,待倫敦談判結束後,美中會形成默契,短期內恐怕不會公佈,臺灣仍要靜觀其變才行。

川普2.0大打關稅戰,川普敢跟中國大陸「釘孤枝」,與馬斯克翻臉也毫不留情面,殷乃平觀察,川普面對臺灣安全卻不敢正面迴應,不是推託,就是閃爍其詞,理由很簡單,因爲在川普心裡,臺灣正是交易的一部分,這也讓國人非常擔心;殷乃平認爲,倘若臺灣問題納入談判中,中國大陸勢必要提供更多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