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特爾參展能源周AI能源管理技術 總座看好Q4營運還會更好

▲熙特爾新能源。(圖/熙特爾提供)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熙特爾新能源(7740-創)今年參展「2025 臺灣國際智慧能源周」,並以「Power Your Success 」爲主軸,發表AI能源管理系統(EMS)與自研5MWh大型液冷儲能櫃,揭示臺灣表後儲能的市場契機與產業轉型方向。

熙特爾總經理陳伯勲今日表示,展望第四季,目前工程進度逐步趕上,加上電池交貨順利,因此第四季營運表現有望優於第三季,明年也預期持續成長。

針對目前在手訂單,陳伯勲指出,目前熙特爾在高雄的e-dreg工程共有一、二兩個案場約90億元。以現階段認列進度推估,今年前三季營收中約八成來自這兩個案場,換算下來,還有約80億元尚待陸續貢獻,將持續挹注後續業績動能。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30 年全球整體儲能容量將比目前放大約 6 倍。隨着政策與制度的推進,臺灣企業導入儲能系統的思維,也從過去的「選配」,快速轉變爲「標配」。熙特爾更早已超前佈局,在臺中自由貿易區的辰熙精密廠區建置大型表後儲能示範案場,同時成立在地化的維運團隊,提供即時監控、維修與系統優化服務。

熙特爾新能源總經理陳伯勳強調:「透過結合自動化模組生產與 EMS/BMS 智慧管理平臺,熙特爾能協助企業在節能降本、提升電力韌性與實現永續轉型之間取得最佳平衡,率先掌握下一波能源轉型的契機。」

熙特爾今日在活動現場同步展示熙特爾自行開發的 EMS能源管理系統,熙特爾新能源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溫泯毅於「表後儲能的趨勢與商機」論壇上表示,多數能源管理系統(EMS)只着重讓設備「能正常運作」,但熙特爾關注的是「如何讓系統長期穩定且高效運轉」,從「能運作」到「能續航」、從「系統穩定」到「效能極致」,這是熙特爾在技術設計上的核心差異。

熙特爾的BMS(電池管理系統)會自動偵測溫度、電壓與電量狀態SOC(State of Charge),主動調節充放電並監控電池健康;EMS則能根據輔助服務、削峰填谷、需量反應或備援切換等不同場域需求,進行最佳化調度。系統會在尖離峰時判斷是否具充放電必要,精準控制充放電次數,減少電池耗損並延長使用壽命,成爲兼具高安全性、長壽命與高投報率的智慧儲能大腦。

熙特爾新能源也首度展出 5MWh大型液冷儲能櫃模型,並舉辦「5MWh儲能國產化解決方案」論壇,該產品爲熙特爾自主設計開發,主打靈活應用於表前與表後多元場域,構築完整的智慧能源應用版圖。

在表前儲能方面,系統可參與電網輔助服務,主要執行調頻備轉功率調節功能,以協助穩定電網運行並提升再生能源併網效率。在表後儲能領域,針對企業多樣化需求,提供精準解決方案,如AI用電場域、工商應用、虛擬電場以及動能應用。

面對全球儲能安全標準持續升級,熙特爾新能源以系統思維迴應市場挑戰。事業中心副總經理詹軍盛進一步說明,5MWh 儲能櫃的設計核心不僅是「穩定供能」,更在於「安全智控」。團隊從電芯管理到整櫃防護全面自主開發,整合BMS 與EMS 控制系統,搭配液冷循環與多層防護架構,打造出兼具高功率、高密度與壽命長的系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