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在百年變局中堅毅前行——訪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列奧尼德·斯盧茨基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近日,就中俄雙邊關係等話題,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列奧尼德·斯盧茨基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
記者:普京總統表示,當前俄中關係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您對此有何評價?中俄關系超越傳統睦鄰關係的主要動力是什麼?
斯盧茨基:俄中關係被雙方正式定義爲“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一表述被記錄在2019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期間兩國領導人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雙邊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則和方向體現在2001年7月16日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2年2月份生效)中。根據俄中兩國領導人2022年2月共同決定,將該條約延長5年。
兩國元首之間密切對話對推動兩國各領域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連任後的首次出訪就是對俄羅斯的訪問,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於2024年5月將中國作爲其當選後的首次出訪國家。
兩國總理間的密切交往對制定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國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每年舉行一次,議程涵蓋俄中務實合作所有領域。在該機制框架內,設有5個副總理級政府間委員會,下設約80個部門分委員會和工作組。
俄中議會間交往密切。兩國外交部門間保持密切對話,在安全、跨境關係以及科學、文化、教育、體育和旅遊等領域合作的機制正在穩步發展。
如此富有成果的戰略伙伴關係,是建立在國家根本利益的廣泛契合和深厚的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現代俄中關係不受意識形態和政治環境的影響。俄中關係多層次發展,是基於兩國人民深厚民意基礎和源遠流長的真摯友誼而作出的戰略選擇。
記者:2025年兩國關係會出現哪些新發展、新趨勢?
斯盧茨基:俄中兩國之間富有成效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俄中兩國在解決大多數國際問題上立場相似或相近。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平臺合作密切。當前,俄中在全球事務中的合作是國際舞臺上的穩定因素,我們願進一步加強在所有多邊平臺上的協調,以確保全球安全和世界秩序公平公正。
記者:您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曾談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在新的形勢下,如何評價這一合作的現實意義?應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深化這一合作?
斯盧茨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有助於維護世界經濟開放、貿易自由,有利於促進經濟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因此,從本質上講,這是在全球範圍內尋求和實施一種新的經濟發展以及政治、文化歷史和科學教育合作模式。俄羅斯應該成爲這一項目的關鍵參與者之一。
“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就是歐亞經濟聯盟。2020年底以來,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項目對接進入新階段,雙方經濟戰略對接努力轉化爲實際行動,制度對接基礎已經建立。2020年10月28日,《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聯委會舉行首次會議。
“一帶一路”項目實施可以着眼於建立亞洲、歐洲和非洲大陸之間的多層面夥伴關係,制定國家之間的戰略倡議,並通過建立多層次、可持續、平衡和開放的貿易、經濟和政治合作模式,確保國家間全面互利發展。
記者:您如何看待美國對全世界特別是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對於部分國家試圖在中俄間“挑起分歧”,中俄雙方應如何應對?
斯盧茨基:美國新一屆政府的舉措確實可以稱爲一場“貿易戰”。美國一些人不考慮其舉措的長期後果,只試圖獲取眼前利益。當然,國際貿易體系不會崩潰。但正如人們所說,這一冒險政策的後果必須由全世界共同消除。
至於所謂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挑起分歧,我真心爲那些以此爲目標制定計劃的政客感到惋惜。普京總統表示,“俄中關係已成爲當代世界關係的典範”。再舉一個小例子,在俄羅斯,包括俄羅斯頂尖大學在內的140多所大學的學生都學習漢語。教授漢語的中學數量正在穩步增加,早在2022年,應俄羅斯60個地區學生的要求,漢語就被納入學校期末考試科目。如今,就職業重要性和兒童教育前景而言,漢語僅次於英語。
記者:您對中國領導人此次訪俄有何期待?
斯盧茨基:我相信中國領導人此訪將爲兩國間的合作與互動開闢新的前景。它的舉辦時間恰逢俄羅斯全體民衆最重要的節日——蘇聯人民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這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歐洲乃至亞洲的某些勢力想要重新評價這場戰爭的結果,粉飾發動這場可怕戰爭的暴徒,只要回想一下聯合國大會每次通過相關決議時發生的“口水戰”就能明白,當前的形勢依然嚴峻。
因此,習近平主席出席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式比任何聲明都更能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這是兩國真正相互支持的象徵。(經濟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李春輝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