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行 開啓媒體合作新未來——2025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對話會觀察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李楊

媒體是合作互信的橋樑、民心相通的紐帶。

在5月23日下午舉行的2025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對話會上,來自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國的媒體代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話發展、共謀合作,爲上合組織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

媒體合作 同築命運共同體

交流、合作、共享、連接……在此次媒體對話會上,這些詞彙成爲與會嘉賓口中的高頻詞。

“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此時此刻變得生動而具象。

正如媒體對話會的議題之一:媒體合作,同築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地緣政治持續緊張,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媒體更應充分發揮作用,凝聚發展共識,以團結之力、合作之力,在促進區域合作、維護地區安全、推動共同發展方面作出努力。

在討論中,中外嘉賓各抒己見,一同探討上合組織國家媒體間如何深化合作,共同應對全球信息傳播挑戰,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傳播秩序和更加健康的國際輿論生態,爲建設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貢獻媒體力量。

烏茲別克斯坦《人民言論報》副總編輯魯斯蘭·肯扎耶夫說,2019年,《人民言論報》與中方媒體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不僅進行資料共享,還共同培養年輕記者。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有許多平臺成爲該報內容推廣的渠道。“我們共同致力於抵制虛假新聞,提升信息安全水平。”他說。

哈薩克斯坦文化和信息部信息委員會電視和廣播頻道信息工作部首席專家迪納拉·阿卜杜拉赫馬諾娃說,今年4月,他們舉辦了媒體論壇,來自卡塔爾、阿塞拜疆以及中國的媒體同仁參加了論壇,並建立了夥伴關係,“我們正在建設中亞電視臺,希望與中亞國家媒體共同製作內容,並推廣到國際受衆中去。”

媒體在促進上合組織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有什麼作用?

斯里蘭卡《每日金融時報》副主編查魯米妮·德·席爾瓦提出見解:“我們可以報道一些來自學界或者政策制定者的聲音,讓大家知道在上合組織國家之間到底在發生什麼。”

魯斯蘭·肯扎耶夫還對應對虛假信息提出自己的思考。“一些西方媒體的報道具有泛政治化傾向,比如關於中吉烏鐵路的一些報道是不實的,這些都需要被駁回。”他認爲,媒體不光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更應該成爲推動經濟繁榮的催化劑。

創新發展 共創融合新未來

新技術將如何賦能新聞傳播新業態?如何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如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品牌?中外嘉賓聆聽彼此、凝聚共識。

埃及希克邁特文化產業集團塔赫里爾研究中心中國研究部主任雅拉·伊布拉欣認爲,AIGC、VR等技術能以交互的形式豐富報道內容。她建議,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應制定AIGC培訓專項計劃和人才交流計劃,還可以利用5G技術來完成一些跨境報道。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編輯夏江介紹了該公司的可靈大模型自2024年6月發佈以來,如何憑藉卓越的技術性能和用戶體驗,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他認爲,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媒體的生產流程,並直接導致提效和降本。他舉例說,去年,快手科技打造了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微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一共6集,每集8分鐘左右,如果按照傳統的生產模式,需要6個月時間,但引入AIGC後只用了2個月左右,成本也下降60%。

阿聯酋迪拜電視臺主持人蘇丹·阿爾巴盧什認爲,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應該利用多語種傳播,如西班牙語、法語以及其他語言。不同媒體應該形成合力,共同發出上合組織的聲音。

追求真相 夯實民心基礎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在本次媒體對話會上,嘉賓表達了共同的觀點:媒體應弘揚真理、發現真相、傳播真情,以此爲各國間的務實合作夯實民心基礎。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吐爾孫·艾拜說,近年來,新疆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發展迅速,很多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列,但是一些西方媒體的涉疆報道數量不降反增。而且一些人並沒有來過新疆,只是基於一些組織和人員提供的虛假信息,在編輯部裡撰寫報道,誤導受衆。

新疆日報社(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總經理)石鋒說:“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技術如何更迭,也不管身處哪個國家、身處世界哪個角落,新聞工作者必須守好兩個底線:一是追求真相,絕不能胡編亂造。二是傳播美好,絕不能張揚醜陋。”他說,新疆日報社(集團)打造的《In Xinjiang》視頻欄目,在過去一年裡,採訪了4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外籍人士,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巴斯托市市長保羅·考特尼、約旦駐華大使胡薩姆·侯賽尼、土耳其《光明報》記者依布拉黑姆等,用事實迴應了一些西方媒體的不實報道。新疆日報社(集團)已建設了集報、刊、網、端、微於一體的多語種全媒體傳播矩陣,覆蓋用戶達6000萬,爲講好中國新疆故事作出貢獻。

新疆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石磊說,新疆的多元文化猶如一部打開的史詩,但是近年來,在國際輿論場上,一些人卻將它異化爲對抗和壓迫的標籤,“我們希望與各國媒體共同聯手,加強遠程合作,通過先進的適用技術,完成選題策劃、素材共享、剪輯生成,實現報道素材全流程可溯,以公開透明對抗真實性的爭議。”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