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奮進 同築美好“疆”來

盛夏時節,天山南北風光旖旎。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7月7日至9日在和田召開。來自19個援疆省市、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自治區和兵團相關部門及各受援地的參會代表齊聚崑崙山下,共商對口支援大計。

連日來,與會代表們實地觀摩調研,親身感受對口援疆工作爲新疆改革發展穩定作出的重要貢獻。大家表示,立足新起點,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以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推動對口援疆工作向更高質量邁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共同譜寫新疆繁榮發展新篇章。

更好擔負起對口援疆使命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兩年一度的對口援疆工作會議,既是對重點工作的全面部署,更是一次信心和力量的匯聚。

7月8日下午,會議分組討論現場氣氛熱烈。

“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局高度,切實增強做好對口援疆工作的自覺。”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楊秀玲說。

“今天的新疆,安定和諧、繁榮發展、開放自信。”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文華說,“對口援疆創造的機遇、帶來的變化、激發的信心,爲新疆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極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口援疆工作要更高質量開展。”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謝海生說,特別是要做好事關新疆長治久安的各項工作,聚焦南疆突出問題發力,統籌各項支援舉措向基層傾斜、向重點地區傾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各族羣衆獲得感更實。

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山東作爲全國最早的援疆省市之一,多年來與新疆深化合作、攜手並進,兩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

“下一步,將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持續深化中醫中藥進萬家、青少年足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國風校園等項目建設,提升援疆工作增進團結、凝聚人心的效果。”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總指揮袁良說。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在浙江支持幫助下,大力實施“青藍工程”,搭建浙阿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基礎教育大教研、本科高校“四大聯盟”,地區教育水平顯著提高。

阿克蘇地委書記吳紅展表示,要繼續學習借鑑浙江先進的管理理念、教學經驗,推動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同時充分發揮好學校主陣地作用,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持續用中華文化浸潤人心,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由之路。

“進一步開拓思路、創新載體,不斷豐富文化潤疆的內涵與形式。”中宣部人權事務局局長唐獻文說,要持續深化文化援疆,在打造文化陣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方面下功夫,以文潤心、以文育人,助力文化潤疆工作深入開展。

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

民生連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推進對口援疆工作,要始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羣衆。

“在哈密,推進產業援疆與增進民生福祉相得益彰。”哈密市委書記孫濤說,我們立足兩地優勢,將哈密煤炭、風光等能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與河南大市場、全產業鏈深度對接,帶動更多羣衆就業增收,讓產業援疆成果變成羣衆鼓起來的錢袋子、火起來的好日子。

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的重要途徑。

北屯市黨委書記閆衛華說,將加強與對口支援省市在城市規劃建設等方面的聯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根本目的,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增強。

醫療牽繫千家萬戶,歷來是援疆的重要領域。

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蔣同進表示,將緊扣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醫療事業發展實際,加大醫療援疆力度,推動醫療服務向高原山區和邊境地區延伸,保障戍邊羣衆身體健康。

從和田河的潺潺流水到阿爾泰山的莽莽林海,從喀什古城的煙火到霍爾果斯的開放,對口援疆的情誼遍佈新疆的山山水水。全國各支援疆力量,與新疆各族幹部羣衆同心攜手,在這片土地上描繪出一幅日臻美好的“疆”來畫卷。(劉翔 拍熱扎提·阿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