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產業育匠心 訂單培養“訂”未來
“我們這套訓練體系覆蓋了從千噸級貨輪到萬噸級貨輪的操作規範,通過模擬真實作業場景,確保學生畢業後能夠快速適應崗位需求。”在河南省周口航運中等專業學校的實訓場,身着統一制服的學生專注地進行着船舶靠離泊撇纜繩實操訓練。該校指導教師安文銀介紹,學校爲周口及周邊區域的航運事業和產業升級輸送了大量人才。
近年來,周口市職業教育已形成“本科—高職—中職”全鏈條培養體系,全市6所高職院校、2所技師學院與35所中職學校錯位發展,覆蓋工、農、醫、師等251個專業,年輸送技能人才超3萬人,構建起一個層次分明、專業豐富的職業教育體系。
“我市強化校企合作,鼓勵學校與企業建立緊密結合的發展機制,引導教育資源向產業集聚區集中,探索‘企業+職業教育’模式,強化應用技術技能培訓,實施訂單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周口市教體局副局長褚嚴明告訴記者。
近年來,周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不斷創新,“訂單班”“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已成爲標配。
河南科技職業大學與凱旺科技共建智能生產線實訓基地,年輸送人才1.2萬人,本地就業率達92%;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田間課堂”,與金丹乳酸等企業聯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畢業生本地就業率達85%。目前,全市建成21家省市級產業研究院,投入研發經費2.28億元,授權專利83項,實現了“課堂—車間—研發”全鏈條貫通。
在周口職業教育的版圖上,專業設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緊跟產業變革的“動態地圖”。
2016年,當大多數人還認爲無人機只是“會飛的相機”時,西華縣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就開設了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最初的課程設置中,航拍攝影、農業植保是絕對主角,學生們帶着無人機在麥田裡噴灑農藥,在景區裡航拍宣傳片。
“2020年,我們發現無人機在應急救援、環保監測等領域的應用爆發式增長,立刻調整培養方案。”西華縣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王霆銘說。如今,該校無人機專業課程涉及應急救災、環保監測、智慧安防等,學生不僅要會操控無人機,還要會編寫飛行路徑算法,讓無人機自主完成複雜任務。
“全市職業院校以‘專業圍着產業轉’爲導向,重點打造機電一體化、智能製造等5個高水平專業羣,形成了裝備製造、現代農業、臨港經濟、生物醫藥四大特色板塊。”周口市教體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科長張亮亮說。
走進位於周口市的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在機電工程學院實訓中心內,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何濱洪手拿遙控器,練習操縱機械臂。抓取、碼放、噴塗……隨着機械臂不停地“騰挪轉移”,一項課堂作業很快完成。“未來的‘能工巧匠’,僅有技術技能還不夠,還應具備相應的科學文化素養,這樣才能更吃香。”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副校長許德寬說。
沈丘縣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016屆畢業生胡彭娟,在2024年5月被河南師範大學錄取爲碩士研究生,走通了“中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的升學之路;商水縣第二職業中專2019屆畢業生陳強,憑藉專業技能,在汽車維修領域自主創業,現已擁有5家門店,年收入超百萬元……
周口職教以“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托起學子出彩人生。2024年,該市職教畢業生平均起薪5200元,智能製造、新能源技術等熱門專業畢業生平均工資超7000元。周口職教畢業生就業率達82%,對口就業率達68%,用人單位滿意度達85%。
過去5年,周口市職業院校累計向社會輸送合格畢業生15.61萬人,培訓農民工2.79萬人次、企業職工2.05萬人次、創業人員5500人次,有效服務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優化升級。
“未來5年,我們將聚焦臨港經濟、智能製造、現代農業三大主攻方向,以人才匹配度超80%、‘雙高校’覆蓋率達30%、綜合高中班超50%,啓動中本貫通‘3+4’(3年中職+4年本科)試點改革爲目標,全力打造‘技能河南’示範新高地。”周口市教體局負責人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20日 第02版
作者:通訊員 丁璽 本報記者 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