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區春耕 無人機大展身手

大陸無人機在各地應用春耕作業。圖爲浙江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星火村,種植戶操作植保無人機實施雜草防治作業。(新華社)

春回大地,農民們陸續忙碌起來。在中國西南山區,各式各樣的無人機正以獨特的優勢,輕鬆穿越複雜地形,可以勝任施肥、除草、巡田等多種植保工作,春耕不再像以前翻山越嶺彎腰的辛苦。成本下降的同時,作業效率也大幅提升。

新華社報導,以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爲例,這裡山多壩少,93萬餘畝耕地基本分佈於山地。境內水資源雖然豐富,但由於多數耕地所在區位較高而水源位置較低,造成「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困境。今年春耕,運用無人機吊運技術,在鋪設灌溉管道、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大顯身手,大幅縮短施工週期,也保障了施工安全。

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近年來彎腰勞作的人羣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來回穿梭的插秧機和低空盤旋的植保無人機。

在農機手的操作下,無人機緩緩升空,按照設定的路線,沿着稻田勻速飛行,將事先裝好的肥料均勻灑下,短短几分鐘便完成了稻田施肥工作。這不僅提高了施肥的精準度,還能隨時隨地在田間地頭起降,適用於多種作業環境。

勐海稻鑫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手巖依煥說:「無人機起飛一次可以播撒70公斤肥料,1分鐘之內就可以撒完,全天作業可以播撒10噸左右肥料,施肥面積達300至400畝。現在無人機一整天播撒肥料的量和麪積相當於以前50多個工人一整天的工作量。」

勐海縣一種植水稻大戶稱,以往在春耕時節,每畝地需要5個人才能完成作業,且招工難。今年插秧機和無人機投入使用,不僅降低了成本,還解決了勞動力短缺的難題。

勐海稻鑫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巖扁表示,今年合作社培育了5000多畝的水稻苗,計劃種植面積約1萬畝。在施肥、運輸等農業生產過程中,首次使用的無人機派上了大用場。

巖扁說:「無人機作業效率高,50個工人同時作業也沒有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