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全球股市巨震的七條教訓
參考消息網5月22日報道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5月14日發表題爲《全球股市重回原點:從市場暴跌和復甦中吸取的七條教訓》的文章,作者爲阿爾瓦羅·桑切斯,內容編譯如下:
一場關稅轟炸考驗了全球數億投資者的策略。近幾個月來,每當股市開盤,通常都不會有好的事情發生。經濟復甦的消息往往不那麼轟轟烈烈,缺乏暴跌時那種史詩般的震撼感,更比不上大量資金“揮發”的戲劇化場面——這對於局外人來說是病態的,而對於親身經歷者來說則是令人痛心的。
唐納德·特朗普上臺不過100多天,但卻同時具備震撼和戲劇感:股市暴跌以及同樣令人震撼地垂直反彈。這個在短時間內吞噬了9.2萬億歐元股市價值的漩渦逐步趨於平息,我們可以藉此機會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
心理是關鍵
被恐慌支配和拋售手頭的一切是對大規模損失的自然反應。資本、尤其是小投資者的資本很可能是多年辛勤工作和積蓄的成果,因此保值的本能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情緒會對他們產生不利影響,促使許多有長遠眼光的投資者放棄策略,退出市場。股神沃倫·巴菲特有一句名言:“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很多事後結果都證明,逢低買入是交易危機期間的最佳公式。但是,巴菲特的箴言並不總是正確的,因此建議只在股市中投入可以隨時損失的資金,不要動用短期內需要使用的任何資金。即使對經驗豐富的老手或專門從事單日交易的人而言,預測最佳入市時機也很困難。美國億萬富翁、對衝基金經理保羅·圖德·瓊斯在《市場奇才》一書中說:“我現在比剛開始交易時更恐懼,因爲我知道在這個行業中成功是多麼短暫。”
要懂得分辨危機
在一切都崩盤時,必須找到大跌的根源。股市危機的根源有深有淺。大衰退屬於第一類,因爲它的餘震會持續數年。新冠大流行屬於第二類,因爲它是短暫的。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關稅戰的影響也屬於第二類。特朗普有可能不讓步,繼續對所有國家徵收高額關稅嗎?是的,有可能,因爲人的意志與理性格格不入的時間可能比預期的要長。
市場壓力仍然有效
即使你是特朗普,市場壓力也會令你窒息。股市中有數千萬選民,是衡量公司健康狀況的實時指標。意大利的梅洛尼或英國的特拉斯過去都曾因作出投資者不滿意的決策而不得不出爾反爾。特朗普在3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5%關口時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投資應當分散
很少有哪個經濟體的股市能逃過4月初的暴跌,但與那些只投資美國股市或高度國際化公司(比如受到格外嚴重衝擊的美股七巨頭)的投資者相比,那些按行業和地域分散投資的投資者受到的影響有限。
同樣地,投資於指數的投資者的抗壓能力也較好。
槓桿有風險
在一切順利的時候,舉債投資可以使利潤倍增。但如果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而你無法引入更多的資金來維持保證金,就會自動平倉。如果賬戶中的保證金水平過低,就會被凍結。這就增加了風險。
流動性就是天堂
即使投資者滿腹經綸,並相信關稅風暴最終會減弱,但如果沒有可用的流動性,也無法獲利。危機往往會席捲整個市場,而危機的泛化有時會創造投資機會。因此,爲這種偶發事件留出緩衝餘地可能帶來回報。巴菲特最近幾個季度積累的流動性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他是否在關稅風暴最嚴重的時候使用了這些資金,或者是否打算將其留給繼任者,目前還不得而知。
貨幣也有風險
多年來,美元的表現一直是數百萬在華爾街下注的非美國投資者獲得額外回報的來源。但在貿易衝擊最嚴重的時候,貨幣風險引起了所有投資者的警惕:美元與股市同步下跌,美元對歐元匯率至今仍未恢復到暴跌前的水平。美元的糟糕表現可能會促使最保守的投資者對衝貨幣風險。而那些沒有這樣做並相信美元會復甦的投資者也不應忘記弱勢美元對其投資組合的潛在負面影響。(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