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找到”新出路”

傳了多時的“喜馬拉雅賣身騰訊音樂”的消息,終於靴子落地。

從收購條款來看,喜馬拉雅相關股東預計將獲得騰訊音樂5.5686%的股權。以騰訊音樂美股6月9日收盤時的286.7億美元市值計算,這部分股權價值約爲16億美元。加上現金交易的12.6億美元,此次交易的總對價約爲2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5億元。

喜馬拉雅多次IPO折戟

喜馬拉雅的IPO之路艱難,2021年美股折戟,2021年至2024年港股三戰三敗。有業內人士認爲,公司估值過高,而未獲得基石投資者的充分認可,是喜馬拉雅無法順利上市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喜馬拉雅此次收購堪稱折價出售。資料顯示,2021年4月完成最後一輪融資後,喜馬拉雅的估值曾高達43億美元。然而,此次交易中,其估值已降至不足30億美元。

根據此前披露的招股書,2018-2022年,公司累計經調整淨虧損高達30.57億元。2023年雖然首度實現全年盈利2.42億元,但全靠大刀闊斧裁員降本。對比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的平臺運營、內容審覈和客服三個團隊人數均下降超50%,銷售及營銷和內容製作團隊的收縮幅度也均在40%以上。

喜馬拉雅的收入來源較爲多元,涵蓋廣告、會員、知識付費以及音頻直播等多個板塊。從內容佈局來看,其正重點發力有聲書、兒童內容和播客等板塊。據公開數據,喜馬拉雅已擁有520萬本有聲書,並與多家出版社達成合作。此外,截至2024年底,其兒童月活用戶已突破4100萬。

然而,喜馬拉雅目前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有聲書這一核心領域,七貓、番茄小說、起點讀書等網文平臺紛紛涉足有聲書業務。特別是字節跳動旗下的番茄小說,推出獨立聽書App番茄暢聽,以免費模式衝擊市場,並通過廣告實現盈利。據QuestMobile數據,番茄暢聽在2024年9月的月活用戶數已達到9123萬。

除了同行競爭,喜馬拉雅還受到短視頻的衝擊以及AIGC浪潮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

從公司財務數據來看,包括會員和知識付費在內的付費訂閱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佔比超過總營收的一半。有專業人士分析,會員收入本應是喜馬拉雅收入增長的關鍵,但其會員收入中有不少來自聯合會員收入,即喜馬拉雅的會員權益與其它平臺會員權益捆綁銷售。從深層次來看,平臺缺乏獨家優質內容來吸引用戶,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收入增長。

此次賣身騰訊音樂,是喜馬拉雅上市無望以及增長瓶頸難以突破情況下的重要選擇。

喜馬拉雅給員工、創作者的內部信中,聯合創始人陳小雨、餘建軍這樣解釋此次併購的原因。兩位創始人在內部信中強調,這次併購“並非偶然發生”,而是喜馬拉雅對正在發生的行業和技術深刻變革的主動迴應。“與其單打獨鬥,不如共享資源、共同研發,把精力用在真正提升用戶體驗和創作者收益上。”

騰訊音樂意欲何爲?

騰訊音樂的核心業務是音樂流媒體服務,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等知名平臺。在國內在線音樂市場中,騰訊音樂佔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

但在互聯網流量增長逐漸見頂的當下,騰訊音樂雖然在市場份額、用戶規模和版權資源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仍面臨着來自汽水音樂等直接競爭對手的挑戰,同時短視頻平臺和音頻平臺也與騰訊音樂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

據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其月活躍用戶數爲5.55億,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了4%和0.2%,同比的流失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2300萬。

在長音頻領域(如有聲書、播客和知識付費等),騰訊音樂相對較爲薄弱,而喜馬拉雅正是騰訊音樂補強長音頻戰略的關鍵一步。

整合喜馬拉雅後,騰訊音樂將形成“QQ音樂+酷狗+酷我+懶人聽書+喜馬拉雅”的音頻生態鏈,月活用戶合計超5億,覆蓋音樂、有聲書、播客全場景。

花旗銀行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對騰訊音樂宣佈與喜馬拉雅達成合並協議持積極態度。花旗認爲,整合喜馬拉雅的資產將顯著提升騰訊音樂在長篇音頻及播客領域的市場地位,豐富其內容供應,並增強其變現能力。花旗還相信,通過與騰訊及騰訊音樂生態系統的深度融合,喜馬拉雅的用戶覆蓋範圍將得到進一步擴大,同時與騰訊的其他娛樂知識產權也將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

瑞銀髮表研究報告指,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業務與喜馬拉雅的長篇音頻業務或產生聯乘效應,包括擴大用戶基礎、擁有更豐富的內容庫,以及通過更豐富的內容產品,促進超級會員(SVIP)滲透率的潛在優勢。

老股東體面退出

喜馬拉雅多次衝擊資本市場未果,核心業務增長也面臨瓶頸,其背後的諸多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投資(PE)機構股東的耐心已然耗盡。

不過,相比那些後期才進入的機構,早期入局的老股東,如摯信資本、證大集團、興旺投資、普華資本、合鯨資本、歌斐資產、璀璨資本、創世夥伴CCV、百度資本、好未來集團、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交銀國際等,卻得以較爲體面地退出。

以機構爲例,交銀國際以3.06萬美元參與天使輪投資,持股比例約爲0.21%。按照收購交易價值和持股比例粗略估算,該機構將獲得近600萬美元的收益,投資回報倍數高達196.07倍。

百度資本在2017年以2億元人民幣參與D輪融資,持股比例約爲3.13%,預計將獲得約6.43億元人民幣的收益,賬面回報率約爲3.22倍。

歌斐資產同樣參與了2017年的D輪融資,投資總成本約爲8000萬元人民幣,持股比例約爲1.25%,收購完成後,該機構將獲得約2.57億元人民幣的收益。

摯信資本則通過2012年的天使輪、2015年的B-1輪以及2020年的E-3輪入股,每股平均成本約爲5.45美元,持股比例合計爲9.95%。儘管受到E輪系列估值下滑的影響,該機構的綜合收益仍約有2.84億美元,投資回報率約爲1.88倍。

好未來集團在C-2輪和E-2輪分別投資6500萬元人民幣和2499.36萬美元,持股比例約爲2.06%,其財務投資綜合回報約摺合人民幣4.23億元,平均回報倍數約爲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