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鎮農會6千萬升級 雲林稻米邁向精緻化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陪同縣長張麗善、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巡視新廠房生產線,說明作業流程與品質管理。(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雲林縣西螺鎮農會今(10)日舉行「稻米產業文化暨碾米廠廠房更新啓動儀式」及「農民節表彰活動」,在稻浪金黃的季節裡,爲地方農業揭開嶄新篇章。雲林縣長張麗善親臨剪綵,巡視全新自動化碾米生產線,見證傳統碾米廠邁向「智慧農業、永續生產」的新階段。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是臺灣的糧倉,而西螺更是縣內重要的稻米核心產區。農會長年推動契作與標準化栽培,從育種、管理到收成,皆建立完善的「生產履歷」制度,讓雲林好米的品質有憑有據,也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她強調,這次碾米廠更新不僅是設備翻新,更是象徵雲林農業進入「智慧化、精緻化」的新紀元。
▲新型自動化碾米設備導入電腦控制與低溫保鮮技術,展現雲林稻米產業升級新風貌。(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新建的碾米廠導入電腦控制系統與低溫保鮮技術,從鮮谷儲存、烘乾、碾制到包裝,全程自動化一貫作業,不僅節省人力與時間,更有效保存稻米風味與營養。張麗善說:「連米糠都能保留原味,真正做到從田間到餐桌的品質把關。」縣府未來將協助西螺鎮農會在品牌行銷、產銷整合與國際推廣上持續精進,讓「雲林好米」成爲「臺灣驕傲」。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指出,西螺農會每年白米產量近1萬2千公噸,年銷售額近5億元,穩居全國之冠。現有碾米設備自民國74年啓用以來,運轉不斷,老舊不堪,農會去年決議全面改造,從屋頂到地板翻新,投資近6,000萬元打造智慧碾米廠,讓訪廠業者能放心託付原料。廖總幹事說:「我們以『高信賴度、高安全、高價值』三高精神,打造臺灣模範米的全新標竿。」
▲雲林縣長張麗善與貴賓共同爲「西螺鎮農會碾米廠廠房更新工程」剪綵,象徵智慧農業正式啓動。(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活動中同時舉辦「西螺鎮農民節表彰大會」,共190位績優農民上臺接受表揚。這些農友在稻米達人選拔、產銷班經營、青年農民培育及農業教育推廣上表現亮眼,成爲地方農業的重要支柱。活動並發表2025年一期稻作「清健米」系列新包裝,新米結合傳統農法與現代科技,象徵雲林在「健康、潔淨、永續」農業上的堅定承諾。
午間登場的「雲林米食與蔬果饗宴」,準備近60桌佳餚,以「吃當令、吃在地」爲主題,選用在地小農生產的友善農產,從米食、蔬果到甜點皆以雲林食材入菜,讓與會嘉賓從產地到餐桌親身體驗「雲林味」。整場活動不僅是農業成果展現,也是一場推動低碳飲食、縮短食物里程的行動實踐。
縣長張麗善最後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與全球市場競爭,縣府將持續推動智慧農業、培育青年農民、強化品牌價值與通路拓展。「讓農業不只是辛苦的工作,更是一份有希望、有尊嚴的幸福產業,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鄉,讓雲林農村更有活力,也更有溫度。」
▲清健米系列新包裝亮相,結合傳統農法與現代科技,象徵雲林農業的創新與永續。(圖/記者遊瓊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