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實幹爲要 不負春光衝刺第一季度“開門紅”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春潮涌動,實幹爲先。從田間地頭的種養,到文旅融合的業態創新,今年開春以來,西林縣幹部羣衆抓春耕、抓生產、抓旅遊,用行動詮釋“幹”字精神,奮力衝刺第一季度“開門紅”。
實幹創新撬動產業發展
2月21日,西林縣開展萬峰湖大水面增殖漁業2025春季增殖放流活動。當日投放鰱魚、鱅魚等本地原生經濟魚類共計62萬尾。這些魚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爲三省漁業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資源基礎,增加漁民收入,促進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黔桂滇萬峰湖漁業有限公司綜合辦副主任彭承耀說:“增殖放流活動是保護水生生物資源、維護水域生態平衡的重要舉措。作爲一家致力於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我們深知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此次增殖放流活動是通過人工培育和放流魚苗,能夠有效補充水生生物種羣,恢復水域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
待到今年六七月份,魚苗成長大魚,漁民駕船撒網捕魚,不僅增加收入,同時也給萬峰湖景區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更多的遊客觀光旅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當日,在西林縣那勞鎮洞堅村特色黃瓜種植示範基地,當地村幹部和羣衆正在田間地頭覆蓋地膜和移栽幼苗。
該村黨支部書記李世達說:“覆蓋地膜防寒、防霜凍讓幼苗長得茁壯,同時農技員到村裡指導羣衆實施水肥一體化種植,這是增長的關鍵,黃瓜可以提前上市,上市早能夠賣得更好的價錢。”
放眼眺望,剛剛移栽的黃瓜苗鬱鬱蔥蔥,羣衆不停勞作,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家年年種早熟品種黃瓜,開春種植到四五月份就可以採摘了。每年收穫季節都有老闆到地頭收購,我們不愁賣。”洞堅村村民王美心說。
據李世達介紹,洞堅村有一年種植黃瓜、西紅柿、甜玉米等短平快的農作物100多畝,村集體經濟收入就達12萬餘元。
今年以來,西林縣農業部門組織基層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爲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護航春耕。截至目前,全縣共組織2000人次農技人員下沉田間地頭,幫助羣衆解決種植養殖難題。爲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打牢基礎。
文旅融合的業態創新點燃消費引擎
“民族風情+親身體驗”成爲今年春節西林文旅產業的新亮點。萬峰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桂滇黔”第一糉開糉儀式、國家4A級景區宮保府變臉非遺展演、新豐鄉村旅遊區遊船山歌對唱、少數民族村寨跳坡節、花山節等活動吸引了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我們是從貴州來的,來西林想和當地山歌王對唱山歌。”春節期間,從貴州興義到西林鄉村旅遊區新豐村的遊客岑柳妹說,西林馱娘江調山歌是一張文化名片,遊客慕名而來,想對唱山歌,親身體驗非遺的魅力。
近年來,西林縣各景區通過文旅融合、觀光采摘、休閒垂釣、農事體驗、山歌對唱、非遺展演等新業態,持續打響“千年句町·九香西林”文旅品牌。2024年全年累計接待遊客155.4萬人次、增長12.3%,旅遊帶動總消費達16.3億元、增長14%。
今年,該縣各景區通過推出一系列文化內涵豐富、民族風情濃郁、遊客參與性強的旅遊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西林觀光旅遊。
2025年全縣春節期間共接待遊客10.16萬人,同比增長10.68%;實現旅遊收入4447.84萬元,同比增長10.31%。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西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西林縣16萬各族人民以“幹”字當頭,揮毫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黃燕羣 羅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