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莉亞·伊姆裡、塔姆辛·格雷格《仰泳》中演母女,故事苦樂參半

“游泳池確實會對人們的膀胱產生巴甫洛夫式的影響,”西莉亞·伊姆裡(Celia Imrie)笑着對還不到六歲的塔姆辛·格雷格(Tamsin Greig)說道,此時這兩位演員正在唐馬倉庫這個不大的空間裡,想象着泳池並在其中漂浮着。

唐馬劇院推出了安娜·麥克明這部半自傳體的母愛題材戲劇的全球首演,該劇圍繞着長久以來存在爭議且顛倒的親子關係展開。情景喜劇明星格雷格飾演的波,在母親被診斷出患有癡呆症且多次中風時,趕到醫院陪伴母親。舞臺和銀幕的資深女演員伊姆裡飾演貝絲,她就像嬉皮士版的郝薇香小姐,頭髮半灰半粉,波西米亞風格的喇叭褲滿是破洞。

通過零散混合的預錄和現場表演的回憶片段,我們瞭解到這種混亂的關係是如何形成的,格雷格飾演的波在回憶中回到了她六歲的時候。與此同時,貝絲是個十足的波西米亞風格的人,她有自戀、焦慮型依戀的性格,這既造就了女兒熱情的孩童時期,也造就了她憤世嫉俗的成年時期。貝絲一心想着自己的自由,使得波沒有時間和空間做個孩子。

在《仰泳》(Backstroke)開場的20分鐘裡,格雷格(Greig)在伊姆裡(Imrie)所飾演角色躺着的病房裡踱步,這個角色處於緊張性木僵狀態。格雷格與護士和醫生等配角緊張地發生衝突,並且極度渴望有一個對手戲演員。讓大家高興的是,伊姆裡終於活躍起來,從植物人狀態一躍而起,跳到他們重現出來的廚房餐桌旁,手裡拿着香菸,蹺着腳,突然向她女兒講述自己桃色逸事的故事,細節令人臉紅。

舞臺上堆滿了醫院的用品和廚房部件,這是一個很妙的入口,讓角色們能穿梭於他們的記憶之中。這個場景由萊茲·布拉澤斯頓(Lez Brotherston)設計,就連帶有煙漬的70年代油氈地板都考慮到了,這個場景喚起一種幽閉恐懼感——迫使演員們近距離接觸,從而把他們的脆弱和緊張感擠壓出來,同時讓觀衆感受到聖誕節假期在家待得太久的那種熟悉的壓抑感。

伊姆裡(Imrie)極爲開心地說出那些生動的臺詞,儘管有時她似乎是在努力回憶臺詞。她那輕快、悠長的發聲方式與格雷格(Greig)簡潔有力又沉穩的風格形成了美妙的對比。貝絲(Beth)詼諧的沉思——“我認爲詩歌不過是僞裝成藝術的羅列”——被粗俗的挖苦削弱了,比如她把女兒的嘴比作貓屁股的時候。

麥克明(Mackmin)的劇本感覺很真實。角色有生活氣息,無疑是從作者自己的記憶寶庫中提取出來的。這部劇的編劇兼導演在諾福克(Norfolk)的一個嬉皮士公社長大,她的父親是詩人,母親是波西米亞人,母親在被診斷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後去世。

在艱難時刻,回憶會不請自來,這部劇試圖通過投射在唐馬倉庫劇院(Donmar)後牆上的視頻來反映這一點。從概念上講,這很吸引人,但實際上,重度濾鏡下的視覺畫面和剪輯過的音頻近乎情節劇(過於誇張),讓觀衆脫離了故事。

格雷格(Greig)在第二幕中的表演穩住了《仰泳》(Backstroke)這部劇。在兩人之間充滿火花的互動中,是她臉上平靜的時刻捕捉到了在某人離去之前思念此人的普遍痛苦。她能夠從對母親批評她的體重、年齡和生育能力的犀利反駁,轉換到在母親靜靜躺着時溫柔地擦拭她的嘴,這種轉換令人揪心。臨近結尾時,觀衆們喉嚨發緊,呼吸開始顫抖——然後場景轉換,適時的搞笑情節讓英國觀衆理智地咳嗽和吸鼻子,從情緒中清醒過來。

對於那些熟知癡呆症危害的人來說,這部劇會讓你難受。其他人可能會覺得它缺乏某種,嗯,明確性。它是關於母女關係內在的複雜性嗎?記憶的價值?失去的痛苦?它似乎從來都沒搞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