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是形象化的文學,可以把一個地方‘做活’”
7月19日上午,全域沉浸式戲劇《鑰見南頭 時空密卷》在南頭古城上演,活動吸引了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演員濮存昕到場,與市民、遊客一同體驗一場以古城爲載體的文化探秘之旅。
“一座城市還要有豐盈的文化‘五臟六腑’”
沉浸式戲劇《鑰見南頭|時空密卷》爲南頭古城量身定製,以“遊戲活化古建、戲劇復活故事”爲核心理念,全劇包含《共潮生》《雙帆記》兩個部分,分別講述明代萬曆年間與清末發生在南頭古城的熱血故事。伴隨着演出,觀衆穿行於萬曆新安縣衙海界爭端與清末抗英風雲的雙線交織故事中,南頭古城變身沉浸式劇場。與此同時,《鑰見南頭|時空密卷》還聚焦南山文旅和活化非遺,如將“辭沙”祭媽祖大典等非遺元素與沉浸式戲劇創新結合,有力推動了南山“文旅+藝術+非遺”新業態的發展。
“戲劇是形象化的文學,它可以把一個地方‘做活’,不只是商業,還有文化。希望未來深圳人的生活方式裡,會有更多文化慢慢注入,讓更多人瞭解到這裡的故事。”談及這場沉浸式戲劇,濮存昕說,就像人體一樣,一座城市不能只有強勁的經濟“心臟”,還要有豐盈的文化“五臟六腑”。
“現場性、互動性正是沉浸式戲劇的可貴之處”
演出當天異常悶熱,濮存昕注意到,觀衆羣中,有小朋友儘管自己已是滿頭大汗,卻還在用手中的扇子爲近在咫尺的演員扇風。“自己感受到天氣這麼熱,肯定覺得演員也很辛苦,這種共情是在戲劇發生、觀衆互動中產生的,而這種現場性、互動性正是沉浸式戲劇的可貴之處。”
自7月16日首演以來,《鑰見南頭|時空密卷》憑藉集文化深度、藝術表現與互動趣味於一體的沉浸式體驗,收穫了觀衆廣泛好評。
當天下午,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舉辦的“在時空的舞臺上:一位戲劇行者與古城新境的相逢”藝術分享會上。濮存昕圍繞“傳統戲劇人如何看待沉浸式演藝對空間、非遺的激活”等問題分享見解。在談及“古城的歷史肌理如何賦予戲劇新的敘事邏輯”時,他結合南頭古城沉浸式戲劇《鑰見南頭|時空密卷》,闡述古城的歷史底蘊爲戲劇創作提供的豐富素材與創新敘事思路。活動吸引數百名觀衆到場,現場氣氛熱烈。
採寫:南都記者 陳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