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白色橄欖樹》看僱傭兵的內心世界

印象中,看西洋戰爭影片,總看到僱傭兵在酒吧醉生夢死的樣態,尤其老喜歡調戲女生,所以觀感不佳。看了《白色橄欖樹》這部戲,發現其實那是因爲,他們的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自己無法掌握;看了這一片風景,下一刻可能就化爲塵土與景共存,這一刻和美女說了幾句話,下一刻有可能自己就變成遺像讓人景仰,又或許,根本也沒有人記得『拿錢打仗』的他們。

白色橄欖樹劇情截圖

本傑明,在劇中雖是男二的角色,但在感情的詮釋、情感的表達與演技上,都無可挑剔。他雖出身於自承『無親人感』的孤兒院,卻早早設定要讀大學,更要讀新聞系,有機會去看更遼闊寬廣的世界,而不是被囚於這一小方天地。奈何,無論他怎麼拼命賺錢,都無法攢夠讀大學的高額學費,於是他去當僱傭兵,想以賣命的方式,快速累積高金額的收入,僥倖存活的話,他就要去完成夢想中的學業與當記者的心願。

經由戲劇,我似乎看到了一些僱傭兵內心層面的情感,繼而改變了對他們單一固着的想法:

孤獨感與無根感

僱傭兵通常沒有固定的家園或長期的情感關係,他們的生活是以金錢和戰爭爲驅動力的。因此,酒吧以及和女性的交往,成爲他們一種紓解壓力和尋求短暫慰藉的方式。

長時間處於戰事的心理影響

僱傭兵時刻處於無法預知狀況的戰事中,那種無助、迷茫、死亡與看不到盡頭的殘酷,難免造成心理上的空虛或疲憊,甚至於輕忽自己的生命;酒吧以及與異性的互動,在此刻可能是他們在緊繃的戰事中,被視爲一種短暫逃避現實、放鬆自我的手段。

表現男性魅力和硬漢形象

僱傭兵角色常被塑造爲硬漢,具備某種反叛精神和冒險氣質。爲了強調自己的獨特魅力與無所畏懼的形象,他們刻意出現在酒吧這種社交場合。

『情節設置』是一種戲劇化的手法,旨在加強角色的突出特質,增加對觀衆的吸引力,同時也爲影片增添一些輕鬆或感性的氛圍。如果把僱傭兵視爲僅僅是一種『職業』,那麼生活在當下,誰又何嘗不是時刻需要紓解一下職場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