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會中亞領導人 彭博:藉機擴大中亞「朋友圈」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6月16日抵達哈薩克出席與中亞領導人峰會。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在機場迎接。(央視截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抵達哈薩克出席與中亞領導人的峰會。彭博分析,中國領導人通過訪問作爲大國利益角逐之地的中亞,與同期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互別苗頭,並應對可能與美國出現的嚴重裂痕。

報導說,這是習近平今年第三次出訪,他將在週一會見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並於週二出席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領導人的第二屆峰會。兩年前,習近平在西安主持了首屆中國-中亞峰會。

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本屆中國—中亞峰會,與在加拿大舉行的G7峰會同一時間召開。幾天前,美國務卿魯比歐纔在華盛頓會見了哈薩克外長。

英國政治風險管理機構Prism創始人馬琳森(Kate Mallinson)分析,習近平十多年前在哈薩克發起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此訪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確保中國經濟面向未來,有能力應對可能與美國出現的嚴重裂痕。

她說:「過去三年,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顯著增強。中國觀察到2022年以來西方一直試圖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孤立俄羅斯,因此一直在努力保護自身經濟和供應鏈,以應對未來可能與美國發生的對抗。」

中國培育中亞同盟之際,川普關稅戰很可能成爲此次峰會的重要議題。大國之間在中亞爭奪資源和政治影響力的競爭正愈演愈烈。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上月訪問中亞,歐盟委員會主席範德賴恩也於4月訪問了當地。

中亞擁有豐富的鈾、石油和稀土金屬儲量,提供了中國向歐洲出口的陸路通道,對中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俄羅斯對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歷史影響力,也隨着俄烏衝突而受到削弱,使得中國得以加大對這個地區生產總值(GDP)約5000億美元區域的出口。

本週也是2020年以來,習近平第三次訪問哈薩克,在冠病疫情導致他全球出訪減少後,這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國家已成爲這幾年他最喜愛的外訪地之一。

自2019年起擔任哈薩克總統的託卡耶夫精通中文,曾在中國擔任外交官。他的政府制定了到2029年底前吸引1500億美元投資的目標。

鑑於俄羅斯在該地區的角色日益弱化,上述目標的實現可能需要中國更多參與。據哈薩克官方估計,中國已承諾260億美元的投資額,成爲僅次於美國和瑞士等國的前五大投資者。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今年3月表示,「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個蒸蒸日上的中亞。中國也歡迎中亞國家搭乘中國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快車。」

中國一直在尋求抗衡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這也是中國與俄羅斯的共同目標;北京並通過拉攏南方國家實現這一目標。最近幾個月,習近平出席了與這些地區集團峰會,藉由與拉美和非洲國家會晤的契機,推動建立更緊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