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光子應用 終端系統廠接軌要快
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師林蒧均指出,對於臺灣來說,建議與終端應用系統廠商提早接軌,如與資料中心、網路設備和感測應用公司合作,進行系統級整合測試與應用驗證,從需求導向的生態系建立,聚焦Optical I/O與CPO,整合EDA、製程、封裝、測試全鏈,強化本土生態系與中小企業參與。
國發會前瞻產業及技術創新分析上,認爲矽光子技術因透過光的封裝取代銅,讓傳輸效率提升,預估今年底臺灣的矽光子技術就可以輸出,臺灣的先進技術、專利與客戶,至少可以讓封裝產業領先10年至20年,同時提升半導體產業的韌性,估計在2027年達到尖峰期。林蒧均研究,矽光子可以應用的契機包括通訊、光學感測、醫療與生物光子、量子運算等;對於產業機會,材料、設備、成熟製程、設計等都受到重視。
中經院研究顯示,矽光子研究與產業化以美國爲領先,科研主要投入來自NSF國家科學基金和DARPA,2015~2025年計劃數量與經費呈波動中成長趨勢,2023年計劃數量有20案、經費約新臺幣3.24億元,皆爲迄今的最高記錄,帶來量子光子技術(Quantum Photonics)逐漸升溫。近年資金投入重點「量子光子」和「資料中心光互連」,矽光子新創的募資更聚焦在高速光子數據通訊、LiDAR或光子計算。
臺灣大學科技政策暨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詹文男指出,臺灣是半導體成熟製程的最大代工國,面對中國相關產業崛起,競爭很快就到了眼前,需要投入更多的創新前瞻技術,目前呈現有所不足。基於歐洲將矽光子的發展重點在生物應用、汽車業等的前例,有機會找到後發先進的發展空間,對臺灣是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