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在大陸掀「關店潮」

MUJI無印良品在大陸市場掀起一股「閉店潮」,上海、蘇州、煙臺、長沙等多地門店相繼宣佈閉店。新浪財經

MUJI無印良品在大陸市場掀起一股「關店潮」,上海、蘇州、煙臺、長沙等多地門店相繼宣佈關店。MUJI無印良品官方表示,「個別的關店只是MUJI基於經營效率進行的正常調整,面對部分商圈人流下降的挑戰,MUJI會對經營效益不佳的門店做出取捨。MUJI大陸目前堅持每年開40家左右門店,3月1日至今MUJI新開了15家店鋪。」

新浪財經報導,無印良品位於北京世茂工三店也受到此次「關店潮」的波及,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爆料稱,該門店將於8月31日終止營業。實地探訪發現,店內已啓動關店清倉活動,當季商品普遍以6到8折促銷,並設有多處特價專區。

談及關店原因,一位店員表示,「一開始挺盈利的,但後來不那麼盈利了,加上三里屯那邊新開了一家店,兩家離得太近互相影響,公司就決定關閉我們這家了。」

大陸是MUJI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也是除了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二大營收支柱。截至2024年8月,MUJI無印良品在大陸的門店總數超過400家。

爲爭取大陸市場,先前MUJI無印良品在大陸推出包括降價、聯名產品、增售寵物用品、即時零售等業務。2023年在上海開出全球首家農場概念店;2024年,又在北京開出提供品牌入華以來最完整商品羣的旗艦店,作爲本土化探索的重要一環。

嘉世諮詢合夥人李應濤認爲,MUJI無印良品此次大規模關店的原因主要分爲三點。首先是租金與客流的嚴重錯配。無印良品部分門店早期進駐了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在租約到期後面臨租金大幅上漲的狀況,而實際客流卻難以支撐成本。

同時,城市商業格局的變化使得傳統商圈客流被新興商圈分流,最終導致單店盈利模型的惡化,也就是客流無法支撐租金的情況。

其次是門店據點過度飽和。該品牌在大陸擴張高峰期曾擁有400多家店,部分區域佈局過於密集。這種同區域店間的「內耗」,直接導致單店客流分散、同店銷售額持續下滑,最終使得單店盈利模型難以維繫。

最後是線上、線下替代品牌的圍剿。線下有名創優品、小米之家爲代表的本土品牌,憑藉更低的價格、更快的產品反覆運算速度,直接蠶食無印良品的線下市佔。

線上則有網易嚴選等電商品牌的崛起,進一步分流核心客羣,再加上各大電商平臺上白牌商家的崛起,這些依託本土供應鏈優勢的線上商品,以極致性價比徹底解構了無印良品「設計+品質」的傳統優勢,使得無印良品原有的產品溢價空間被大幅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