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將在中國推小型低價店;名創優品國內高層換血;蒙牛押注低溫高端奶市場丨品牌週報

Big news 無印良品加速中國擴張,將開小型低價店鋪

無印良品在中國迎來轉機,不僅業績翻身,還將繼續擴張,推出低價小型店。

剛過去的一個季度,無印良品銷售額和利潤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市場增長率超過其他海外市場,貢獻了全球第二的銷售總額。無印良品也將這個季度業績稱爲“大幅超出預期的進步”。

今年1月,無印良品中國董事長清水智在接受採訪時,曾稱:“中國市場正迎來商品開發和門店擴張的有利時機”。

據報道,無印良品計劃於今年夏天首次在中國開設其在日本國內以“無印良品500”店名經營的低價小型店鋪,以高性價比持續獲得中國中產用戶的青睞。

這是其第一次在本土以外的市場開設該類店鋪,與標準店不同,小型店以日用品和消耗品爲主,主要是日化用品、文具、零食等,約7成在500日元以下(約合人民幣23元)。賣場面積只有普通無印良品店鋪的六分之一,主要位於火車站附近。

“無印良品500”曾是日本經濟重回通脹、日元貶值的產物。由於無印良品的產品定位、定價都要高於大部分日用雜貨類競品,隨着日本家庭購買力逐漸吃緊,其在2022年嘗試這種不同的零售業態。如今在中國推出該店型,無印良品也是基於相似的經濟下沉和行業價格戰背景。

此外,加大對中國的投入也基於特朗普政府將對非美國生產商品徵稅的緊張貿易環境,無印良品預計在北美地區的增長將面臨阻力。再加上其在亞洲知名度遠高於歐洲和北美、並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諸多現實因素下,無印良品因此選擇擴大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運營。

業績持續不佳,Burberry 天價挖人救火

處在寒風中的Burberry,大新聞不斷。

時尚商業daily報道稱,目前結束LVMH集團任期的Kim Jones 正與 Burberry 接觸,並提出一份高達 2400 萬英鎊的薪資要求。若消息屬實,將成爲近年奢侈品牌創意總監轉會市場上最昂貴的一筆交易。

近兩年來,Burberry深陷財務不佳的窘境,其重金挖人救火,渴望加速重塑品牌。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同店銷售額下降4%至6.59億英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下降2%,包括中國的亞太地區依舊疲弱,銷售額大跌9%。

回顧近年來的財務數據,Burberry的股價自2023年起大幅下滑,累計跌幅超過50%,一度被迫踢出英國富時100指數。去年底,市場還傳出Burberry將賣身求生,意大利羽絨服品牌Moncler(盟可睞)有意收購的消息。

這是其長期戰略失誤的結果。華爾街諸多分析師曾指出,自2014年起,Burberry的市場競爭力逐漸減弱,未能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一個核心問題是過度倚仗折扣店,這種經營模式雖然短期內提升了客流量,但卻損害了品牌的高端形象,也令其被戲稱爲“奧萊皇后”。如今,Burberry全球430多家門店中,有56家是奧萊折扣店,佔比高達15%。

爲了適應市場變化,Burberry在設計理念上的頻繁變化,在2018年中更改經典騎士標,並推出與輕奢品牌撞名的TB標誌,但都收效甚微,此次重金挖來曾成功在奢侈品行業掀起潮流風潮的Kim Jones,也是爲了在設計上有所創新。

重重危機之下,Burberry致力於“前進計劃”,希望通過優化產品組合和加大中國市場投入,扭轉頹勢。但如何在高端和折扣、創新和保守中找到平衡,以獲得持續的發展,Burberry仍需要不斷學習。

國內增長放緩,名創優品高層換血革新

不到一個月時間,名創優品就完成了三號位的更替。

據市象報道,姚建政退休離職後,李立燎在近期的內部公開競聘中勝出,成爲名創優品新任“中國營運總經理”。

李立燎曾是名創優品西北、華南等地區的運營負責人,有着豐富的一線作戰經驗。其接任中國運營總經理後,迅速提出名創優品需要彌補的一些短板:同比進攻戰、商品共贏戰、組織革新戰;全民經營,以結果爲導向。

近2年來,隨着名創優品的定位發生變化,公司需要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人員也不斷進行調整。除了姚建政,曾制定諸多重大發展戰略的二號位即執行副總裁李敏信、主導了兩次上市的CFO張賽音等高管均已退休。

從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來看,名創優品正處在從“中國十元店之王”轉向全球品牌的高速發展階段,加速出海成了名創優品的新故事,資源也都向海外傾斜。葉國富在此前舉辦的2024全球品牌戰略升級成果發佈會上表示自己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海外,當下重點工作之一就是研究海外市場。

名創優品的海外增長敘事,目前看講得通。截至2024年9月30日,名創優品已累計進入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門店數達到2936家,其中MINISO海外和TOP TOY在2024年前9個月的門店淨增數均超過去年全年;名創優品海外營收額已近40%,而海外門店數已近40%(2936家),海外員工已超50%(截至2023年末)。

但在出海業務的高歌猛進之下,國內業務在近年來增速卻顯得遜色不少。2024年前三季度,名創優品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增長14%至77.4億元。其中,名創優品中國內地線下門店的收入增長11.8%,主要得益於平均門店數量增長了14.7%,而同店銷售額較2023年水平卻有所下降,爲同比負增長,而海外業務的前三季度收入增速則超過40%,同店銷售也保持不錯增速。

門店數量的增量貢獻會隨着企業擴張而衰減,同店銷售增長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指標。名創優品創始人、CEO葉國富在財報溝通會上表示:“國內業務將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升級門店、打造旗艦門店來提升銷售。”

此次高層調整也表明,名創優品希望國內大盤在改革後,仍然能夠維持穩定的增長,在品牌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拖後腿。

延遲發薪,漢堡王中國處境生變

漢堡王中國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

據界面新聞報道,漢堡王中國內部信顯示,由於時逢春節假期銀行對公業務不開放,而漢堡王通常是在每月最後一天發放工資,因此1月的工資將延遲到2月5日再發。據員工手冊,漢堡王的考勤週期爲上月21號至本月20號,月底最後一天正式發放工資,遇到節假日和週末都會提前發。然而,1月工資與十三薪都沒發,而上一年則未出現這種情況。此外,社交平臺上也有漢堡王門店員工表示,按照漢堡王以往的做法,若發薪日碰上週末則也會提前至週五發。

針對延遲發薪原因,界面新聞曾向漢堡王中國發出問詢,漢堡王稱:“目前沒有更多可以對外給到的信息。”

此番延遲發薪引發員工恐慌,只是漢堡王近年來在中國發展不順的一個切面,其中國運營方的特許經營權甚至可能會被收回。

剛過去不久的三季度財報會上,漢堡王品牌方RBI高層曾公開透露,他們已向漢堡王在中國的特許經營商發出終止合作的通知,但後者提出異議,雙方也正在商討如何解決爭議,希望達成友好解決方案。針對特許經營權轉換協商的最新進展,1月26日,漢堡王還曾回覆界面新聞,關於特許經營業務,目前當事雙方還在積極進行談判。

RBI提出收回中國市場的特許經營權,原因在於,該業務已開始成爲集團的包袱。CFO Sami Siddiqui表示,2024年漢堡王的長期門店淨增長目標本是5%,但由於中國業務淨新增門店下降,導致漢堡王新增淨門店仍有缺口。漢堡王中國運營商tfi曾定下每年在中國市場新開設200家餐廳的計劃,但其近2年不但沒有完成開店目標,總門店數量還在下降,從一季度的1714家降至最新的1516家。

同一時間,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都已經達成或正衝擊萬店規模,漢堡王掉隊一大截。尤其在各大品牌爭得火熱得下沉市場,發展緩慢的漢堡王更是喪失了主動權。據窄門餐眼,漢堡王在三線及以下市場的門店僅佔其10%,而肯德基則超過35%,麥當勞也有約23%。

對於漢堡王而言,無論是性價比低、本土化程度不夠高、規模擴張慢還是營銷手法不佳,都是其落後於同業的重要原因。漢堡王實際早就在不斷推出“9塊9”的優惠套餐,但由於其門店規模不夠、營銷玩法沒有新意,在消費者端沒有激起多大水花。

狂撒金幣,蒙牛押注高端低溫奶市場

近期,多個線上線下節目都能看到每日鮮語的身影。它不僅獨家冠名 “與輝同行”跨年樂享會、《2025中國網絡視聽盛典》,還贊助了最近話題度較高的愛奇藝跨年喜劇晚會《下班啦2024》等。

每日鮮語是蒙牛旗下的高端奶品牌,此番狂刷存在感堪稱每日鮮語推出7年來最爲瘋狂的一輪營銷投放。給足廣告預算,也是蒙牛爲旗下品牌搶佔細分市場的規定動作,這一操作在酸酸乳、特侖蘇、純甄酸奶等產品上曾屢試不爽,蒙牛曾花大價錢爲這些產品分別冠名了爆款綜藝《超級女聲》、《嚮往的生活》以及《極限挑戰》等。

2024年中報顯示,低溫鮮奶保持增長,其中每日鮮語增長達到雙位數。在細分品牌業績向好的基礎上加大投放,說明蒙牛想爲其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不過,此前低溫奶市場長期是地方乳企業們各據一方。比如北京的三元乳業、上海的光明乳業、廣州的燕塘牛奶、東北的完達山、佔據西南市場的新乳業等,還未出現統一全國消費者認知的細分品牌。事實上,該行業至今也沒出現百億大單品。

近年來,國內的鮮奶賽道也誕生了不少新興品牌,強調健康標籤,同時定價較高,“無添加”、“高端奶”等概念應勢而生。在常溫奶增長放緩的情況下,許多乳企也開始將低溫奶將成爲乳企新的“第二增長曲線”。

據交銀國際數據預測,2022年-2027年低溫鮮奶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2%,並預計白奶將經歷高端化趨勢,並從常溫奶轉向鮮奶。該細分賽道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低溫鮮奶佔白奶消費比重在30%以內,低於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家的90%以及俄羅斯的60%。蒙牛之外,新希望、伊利、光明均在此賽道有所佈局,併爲此制定了爲期幾年的發展規劃。

每日鮮語大規模在全國性綜藝節目中刷臉,也是爲了快速擴大市場認知度,以在該細分賽道盡快站穩腳跟。

營銷那些事

漢堡王迎財神求業績

作爲知名洋快餐品牌,漢堡王與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龍虎山景區合作,以新年賜福爲主題,推出了新年限定聯名產品,包括三款印着“福”“財”“旺”字樣的漢堡,以及“被祝福過”的周邊產品,即財神爺漢堡擺件、紅包及招財令。

在社交平臺,“漢堡王中國”發帖推介:“在等財神爺敲門?現在就來堡家,把財神爺迎回家!本堡牽手龍虎山,將被祝福過的滿滿福氣帶給堡貝!”

從這些動作看,漢堡王緊扣春節消費節點,與龍虎山景區聯名,但換個角度看,更像是漢堡王自己在向財神“求救”——原因再簡單不過,陷入發展困局的漢堡王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財神。(新消費101)

奢侈品牌新春扎堆拍短片

在新年間與中國本土傳統動畫合作,已成爲衆多奢侈品牌新年短片的創新方向。

範思哲在新年發佈了新春短片《巳蛇傳說》,以中國水墨畫風格爲基底,講述了靈蛇與品牌銘牌的故事,並巧妙融入了範思哲標誌性的蛇形圖騰。

卡地亞也在新年推出了水墨畫短片《妙筆生春》,以獵豹爲主角,展開一場探索的奇幻之旅。(品牌星球brandstar)

上新了,品牌

百雀羚推出大藍罐

新春來臨,也是護膚品推新的好時機。

老國牌百雀羚經典系列大藍罐多效乳霜。其靈感源自1939經典冷霜,奶凍質地輕盈不黏膩。大藍罐多效乳霜採用311黃金脂滲透技術,主打由面及身解決幹癢紅問題,滋養修復彈潤肌膚。

運動品牌推出蛇年限定設計新品

Vans推出新年限定設計款鞋服,區別於採用傳統的蛇元素設計,而是與中國知名藝術家張權攜手,從經典《貪吃蛇》遊戲中獲取靈感,以“貪點樂子”爲主題呈現。以趣味詮釋藝術而聞名的藝術家張權,此番將8-Bit復古像素元素創新轉化爲生動的波點圖案,並融入鞋服系列之中。

Under Armour打造乙巳蛇年新春系列,運用簡約配色與新春紅打造反差撞色,以此渲染節日氛圍,同時巧妙融合“乙巳”字樣及蛇年專屬元素,融入蛇紋鞋面、金色絲線等細節設計,生動演繹蛇年生肖靈感。

HOKA ONE ONE以旗下MAFATE THREE2 TS及RESTORE CHUKKA TS兩款鞋爲藍本,採用低調神秘的不同色調和層次的黑色呈現,同時鞋身上覆蓋了質感極佳的蛇紋元素印花來點題,神秘氣息遊走於明暗線縫之間。( CHAMPION體育畫報)

what's more

孩子王想賣護膚品給寶媽

近兩年尋求擴張的母嬰零售連鎖品牌孩子王將業務拓展到了美妝領域。

孩子王近期以1.62億元收購了上海幸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幸研生物”)60%股權。1月22日,界面新聞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看到,幸研生物發生股權已變更,孩子王佔股60%,成爲幸研生物第一大股東。

創立於2022年的幸研生物旗下主要有護膚品牌OANA和博創。據幸研生物官方介紹,該公司定位是一家提供從原料定製開發、配方轉化到品牌包裝及策劃的一體化方案解決服務商。除了運營自有品牌,幸研生物也爲其他美妝品牌提供技術應用。天眼查APP顯示,幸研生物現有5項發明專利正在實質審查階段。換言之,幸研生物更重要的角色其實是美妝供應鏈。(界面新聞)

新世界發展迴應出售K11 Art Mall傳聞

新世界發展發佈公告,就近期市場傳聞“擬出售香港尖沙咀K11 Art Mall購物藝術館”一事作出正式迴應。公告稱,儘管有潛在買家就旗下資產包括K11 Art Mall與公司接觸,但截至目前未簽署任何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且相關交易尚未達到港交所上市規則要求的披露門檻。

據此前媒體報道,新世界發展原計劃將K11 Art Mall出售予華潤集團旗下華潤隆地,但因雙方對估值存在顯著分歧導致談判停滯。知情人士透露,華潤隆地僅願以約60億港元收購該物業,遠低於新世界發展預期。(時尚商業daily)

中國市場沒守好,雅詩蘭黛集團國際總裁將離職

中國高端美妝市場表現疲軟的影響,整體業績承壓,股價近一年暴跌50%。

雅詩蘭黛集團宣佈,國際總裁Peter Jueptner將於4月1日離職,並於6月30日正式離開公司,結束其在該集團16年的職業生涯。Peter Jueptner於2009年加入雅詩蘭黛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戰略、新業務發展及轉型項目。他於2016年升任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總裁,並於2022年被任命爲國際總裁,將其變革性的商業戰略擴展至全球範圍,任職期間因其致力於培養人才以及推動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而備受讚譽。(Fashion Network)

老鋪黃金與周大福市值只差10億

黃金珠寶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老鋪黃金與行業巨頭周大福之間的市值差距不斷縮小。根據時尚商業快訊的監測數據,老鋪黃金今日股價大漲8%,市值爲670億,已接近周大福的681億,二者相差約10億港元。

老鋪黃金以傳統珠寶和黃金製品聞名,近年來,憑藉其精準的市場定位及產品創新,老鋪黃金的品牌價值逐步上升,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在年輕消費羣體中,老鋪黃金在定製珠寶和獨特設計上的突破取得了顯著成果,進一步促進了其市場份額的增長。(時尚商業daily)

LVMH對中國市場頭疼

危機時刻的奢侈品行業隱約看到拐點,但中國奢侈品市場依然低迷。

儘管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充滿挑戰,LVMH發佈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LVMH 2024全年收入同比下跌2%至847億歐元,但有機收入上漲1%。第四季度,LVMH收入同比上漲1%至239億歐元,超過市場預期的下跌1%,且較第三季度的下跌3%有所提速。

按地區劃分,按地區分,除掉日本(同比增長28%)之外的亞太區同比下跌超10%,其餘市場均爲正增長。(lady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