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金鼓勵AI大模型用起來 最高補助一千萬元

湖北日報訊(記者馬文俊、通訊員武經宣)2月18日,《武漢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對外發布,重獎大模型落地以及對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智能製造等產業端的賦能,對符合標準的單位最高給予1000萬元補助。

隨着以DeepSeek爲代表的各類大模型性能迅猛提升,人工智能產品正加速轉化爲商業化應用。在此背景下,針對增強模型創新能力,武漢以用爲導向,圍繞電子信息製造、工業質檢、教育、醫療、遙感、文創、金融等領域,每年將遴選一批性能先進的垂直行業模型,對牽頭研發單位按照研發成本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並對其使用算力費用給予每年50%、最長3年、累計最高500萬元補助。

爲降低人工智能應用門檻,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及早用起來,《措施》提出對符合標準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中試平臺,最高分別支持500萬元、1000萬元,同時支持行業部門、企事業單位帶頭開展“人工智能+”專項行動,主動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每年遴選一批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項目,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

儘管近年全球產業亮點頻出,但人工智能產業的深化發展,還需要算力、數據、算法三要素的持續支持。根據《措施》,武漢每年將重點向中小企業提供總額不低於1000萬元的算力券,發佈一批高質量數據集建設任務專項,並聚焦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組織實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給予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資金支持。

目前,武漢市正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高標準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人工智能產業應用高地。根據《武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該市已聚集1000多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超過500億元,過去五年的產業複合增長率超40%,帶動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創新指數居全國第一方陣。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