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投控率先“出招”:搶抓央地合作新機遇 落地湖北首支AIC基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 實習生花子怡 武漢報道

爲加速壯大金融力量,賦能產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武漢市持續“出招”。其中,打破央地合作壁壘盤活資源,推動雙方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成爲重要措施之一。

日前,武漢市委市政府召開“武漢市與在漢央企深化合作座談會”。武漢市相關領導人在會上明確要求,“各區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與在漢央企合作,建立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找準合作着力點和突破口,謀深謀實合作項目和工作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推動央地合作邁上新臺階。”

據悉,由武漢市政府國資委實控的武漢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投控集團”)通過對接國有銀行、國家級基金、產業企業等在漢央企資源,以設立基金、成立合資公司、收購股權等方式,全面深化央地合作,壯大金融力量,拓展業務佈局,推動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落地湖北省首支AIC基金

2025年1月,武漢投控集團與交通銀行、交銀投資及東西湖區共同推進設立規模10億元的“交融武創基金”正式揭牌,這是AIC股權投資試點擴圍以來,湖北省首支正式落地的AIC股權投資基金。

“在當前創投市場低迷、一級市場融資困難的背景下,‘交融武創基金’有望爲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該基金聚焦於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大健康、低空經濟、北斗等武漢市重點產業,有助於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武漢投控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

據介紹,“交融武創基金”採用“銀行系30%+地方資本70%”的創新出資結構,實施雙GP管理。交銀投資下屬基金管理公司交銀資本擔任該基金管理人,武漢投控集團子公司武創投下屬基金管理公司武創資本擔任普通合夥人。

“具體來看,在投資方面,‘交融武創基金’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項目來源,依託交通銀行全國近3000個營業網點的渠道資源,可從信貸客戶中深度挖掘優質項目;二是風險控制,在債性思維指導下,銀行系的風控往往更加嚴格;三是投後賦能,交通銀行是國內少數具有全金融牌照的銀行,可爲被投企業提供融資租賃、信託、保險、資本市場服務等綜合性金融服務,同時憑藉龐大的客戶羣體,可爲被投企業鏈接各種產業資源。”武漢投控集團相關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此外,武漢投控集團還與工銀投資、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AIC股權投資基金,重點培育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與建設銀行、建信投資及江夏區擬組建首期規模10億元的AIC產業投資基金,目前已達成合作意向。

除了聯合三大銀行共設AIC基金之外,武漢投控集團管理的武漢基金及權屬企業武創投旗下基金積極對接國家級基金,引入相關資源聯合設立專項重點基金,助力武漢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據介紹,武漢基金聯合基石資本發起設立了湖北基石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總規模15億元,成功引入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認繳出資4.35億元,該基金主要投向戰略新興領域中小企業;聯合建信股權、湖北宏泰集團共同推進設立湖北綠色高質量發展基金,總規模15億元,計劃引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認繳出資4.38億元,基金重點投向以生態環保領域爲主的符合“雙碳”戰略的新興產業。

靈活運作資本推動產業煥新

“央企和地方在科技、產業鏈、資本等方面存在優勢互補,通過合作可以高效推動區域發展。但同時如何建立好暢通的溝通機制,解決好雙方銜接問題;以市場核心優化資源配置,解決行政過度干預問題;明確好雙方合作方向和合作要求等至關重要。”一位業內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

武漢市相關負責人則在座談會上指出,希望在漢央企搶抓武漢戰略機遇疊加優勢,充分融入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擴大有效投資、拓展合作領域,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與在漢高校院所、企業合作,積極牽頭組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發揮央企引領示範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漢集聚,助力武漢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參與武漢城市建設、運營、治理,助力武漢增強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

據悉,武漢投控集團發揮資本運作優勢,以成立合資公司、併購等方式,聯合中信集團等央企,在新能源、城市建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推動武漢市產業煥新。

其中,武漢投控集團與中信集團旗下中信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合作設立合資公司,在光、儲、充、換、放、檢、網及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開展整體戰略合作,並以新能源領域合作爲基點拓展環境、金融、工程大數據等產業鏈的合作,共建綠色能源生態圈;與國家電網對接洽談,權屬企業國創資本成功收購國家電網旗下企業武漢華源電氣設備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總投資金額4.09億元。

當前,央地合作在湖北持續落地。2023年,湖北新籤和續建央地合作項目723個,新增到位資金2451億元,同比增長32%。近三年來,中央企業在鄂新增各類機構70多家,包括三峽集團總部、中國能建華中區域總部、中國電建裝備集團等。

“央國企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武漢市要把握這一大趨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武漢本地各企業也要擔起責任,主動合作,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未來產業、培育現代服務業和探索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度探索。”上述業內專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