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實驗室發現新冠狀病毒 專家籲:審慎看待、別恐慌
武漢病毒研究所近日在《細胞》期刊發表新研究,在蝙蝠身上找到新的冠狀病毒,入侵細胞途徑與COVID-19相同。圖爲2020年11月在武漢舉行的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中新社)
武漢病毒研究所、廣州科學院和廣州實驗室近日在蝙蝠身上找到新冠狀病毒,命名爲HKU5-CoV-2。學者表示,目前不知道此病毒是否真正傳染到人類,或是造成大流行,從野生動物來的病毒都需要謹慎的研究和關注,建議大家審慎看待這篇研究,但不要恐慌。
針對武漢病毒研究所近日在蝙蝠找到新冠狀病毒,臺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研究意義。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吳弘毅指出,這篇研究檢測和分析來自蝙蝠的一種冠狀病毒,並比較其中兩個分支的病毒HKU1、HKU2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研究發現HKU2病毒與COVID-19新冠病毒一樣,都會與人類細胞上ACE2的受體結合,雖然結合的方式與其它冠狀病毒不太一樣。此外,結合的能力,HKU2比HKU1病毒高。
吳弘毅表示,目前有許多冠狀病毒都是在蝙蝠身上發現,研究蝙蝠的病毒在公共衛生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持續發現並累積這些病毒的資訊,是很好的資料,如果發生人類大流行的疾病,纔有依據可以立刻設計檢測試劑、藥物或疫苗。
吳弘毅說,這篇研究使用實驗室中培養的人類細胞,還不知道此病毒是否真正感染到人類,或是否會造成大流行。爲了瞭解和預防人畜共通疾病,從野生動物來的病毒都需要謹慎的研究和關注。建議大家審慎看待這篇研究,但不要恐慌。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講座教授施信如表示,雖然研究證明HKU5-CoV-2能夠有效使用人類ACE2受體感染細胞,但仍有三點需要謹慎看待。研究缺乏活體動物試驗數據,且病毒感染能力不代表會有效人傳人,以及尚未確定感染環境與中間宿主因素。
施信如說,要確定HKU5-CoV-2是否有能力在人類之間傳播並引發疾病,還需要以下研究與證據:動物模型研究、人羣血清學調查、病毒基因組進化與適應性研究、病毒環境監測、病毒複製與免疫逃避免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