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蔡甸區“新春第一會”:奮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
2月10日,武漢市蔡甸區召開“新春第一會”,圍繞深化“四大比拼”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動員部署。會上,該區區委書記餘從斌表示,要全面落實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大會、全市科技創新大會部署要求,牢記殷殷囑託、勇擔戰略使命,強化支點意識、擡升發展標杆,緊緊圍繞“三個優勢轉化”,深入開展“四大比拼”、大力實施“十大工程”,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奮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爲武漢在湖北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作出蔡甸貢獻。
轉型闖關
據悉,該區已連續三年把高質量發展作爲主題主線,2023年響亮提出“四大比拼、十大工程”,2024年聚力推進“轉型闖關、突破突圍”,2025年着力攻堅“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持續發起高質量發展強勁攻勢。
發展思路定位加快轉型。該區因地制宜提出打造“四區”發展定位,在發展路徑上堅持“走開放路、念生態經、打產業牌”,在發展格局上堅持“強東興西、多極支撐”,在發展方式上堅持依靠國際合作、創新驅動、綠色崛起,經濟總量在2023年突破500億元的基礎上,2024年達到642億元,發展能級在優勢轉化中突破躍升。
創新動能加快轉型。該區全力以赴抓發展、拼經濟、引項目、強支撐。格力、歐派、敏華、沃爾核材等一批鏈主項目釋放產能,湖北省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主會場設在該區。第七屆中法論壇、大飛機先進材料創新聯盟年會等重磅活動接連舉辦,“四上”企業突破1000家,招商引資簽約金額接近1000億元,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三年增長8倍、高新技術企業三年翻兩番。
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加快佈局構建“4432”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大優勢產業集羣發展,先進製造業規模即將邁上千億級臺階,工業增加值持續增速。16個總部經濟項目、5家高端酒店和5個商業綜合體落戶集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農產品加工園破題開篇,知音文化、動物王國、天然溫泉、四季花海、國際溼地等精品文旅持續擦亮,現代服務文化旅遊精品塑造越抓越實。
治理服務加快轉型,發展品質在城鄉融合中出新出彩。統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基層治理體系、公共安全體系,相繼打贏雨雪冰凍攻堅戰、防汛抗旱攻堅戰、信訪積案攻堅戰,獲得一批“國省字號”榮譽,在湖北通報表彰的2023年度兩項專項考評中,獲評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優秀縣市區、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進位明顯縣市區。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該區堅持戰略所向、發展所需、產業所能,加快推動“4432”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步向前,進一步做強東部“四城一園”主引擎、夯實西部“六街一鄉”新支撐,加快打造新型工業化、產城融合、鄉村振興、精品文旅新樣板,堅定不移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
“蔡甸靠工業起家,也要靠工業立家,更要靠新型工業化發家。”餘從斌表示,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鞏固優化,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壯大。
推動先進製造業規模年內突破1000億元、2030年邁上2000億元臺階,切實把產業根基打得更牢、扎得更深、築得更實。該區持續鞏固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智能家居等四大主導產業支柱地位,支持冠捷、格力、歐派、敏華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持續壯大新能源、新數字、新健康、新材料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強武航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插上國產“大飛機”翅膀,努力把新材料產業做成全市發展新增長極。重點提優扶強一批產值過10億、過50億、過100億的頭雁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形成配套集羣。加快建設航空新材料產業基地、同濟國家醫學大健康產業園、匯力新能源產業園、聯東U谷國際智能產業園、中電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牽引性項目,爭創國家級產業基地。搶佔未來產業風口,推動武漢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項目建設,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和AI產業,加快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搶灘佈局。
加快打造產城融合新樣板。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爭限上企業規模達到100家以上。持續招大引強,緊盯世界500強、國企央企和上市公司,鼓勵來區設立分支機構,持續導入研發設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批市級以上二級總部企業或稅收過億元樓宇。加快建設渝商華中總部、華中美谷華中總部等總部經濟產業園項目,培育中核科創中心等產業大樓。加快建設梧桐中心等商貿綜合體項目,加大中核世紀廣場、中法奧特萊斯聯合招商力度,建成投用中法鉑爾曼、開元森泊等一批配套星級酒店。啓動建設蔡甸現代化散貨碼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把“西大門”區位優勢轉化爲發展勝勢。着力強化科技金融服務,發揮2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撬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支持省市級“金種子”“銀種子”企業上市。
“大都市離不開大農業,蔡甸是超大城市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必須走集約高效、業態多樣、科技創新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之路。”餘從斌表示,要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加快打造蔡甸新時代“魚米之鄉”。
會議提出,要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產業強鎮、農旅名鎮、商貿大鎮。堅持“一街一業”培育壯大根植性特色產業。大力推進等現代農產品加工園項目導入,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叫響蔡甸藕湯、武漢活魚、新農牛肉等“土特產”品牌,讓蔡甸美食走出“六街一鄉”、端上萬家餐桌。加快建設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農業科創孵化中心,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通供應鏈,以農業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
“五大行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蔡甸篇章
“我們要緊緊圍繞新一年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堅持幹字當頭、以幹促上,強化支點意識、效率意識、爭先意識、爲民意識、能力意識,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進取的狀態,持續掀起比拼熱潮,廣泛匯聚強大合力,用‘五大行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蔡甸篇章。”會上,餘從斌表示。
實施助推支點建設行動。餘從斌表示,區領導要帶頭示範下場幹,按照“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的自覺主動謀劃工作。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加強對助力支點建設的統籌協調、定期調度、督導推進,帶頭抓產業強比拼促發展。要強化閉環落實。對照支點建設全省有關專項行動方案,完善“四大比拼”“十大工程”的組織體系、工作體系、責任體系,清單化、項目化、年度化推進落實,推動支點建設各項任務在蔡甸落地落實。
創新生態培育行動。積極引進一批高校紮根蔡甸發展,大力支持地區高校強強聯手,轉化科研成果,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儘快突破1000家、“四上”企業突破1200家,打造雁陣梯隊。要集聚創新人才。堅持人才“引育留用”並重,迎接廣大楚商回鄉創新創業,大力度推動城投、產投、文旅投等國企平臺轉型升級,鞏固提升機構改革和各類改革成果,促進體制順、機制活、動能足。
實施政企同心奮進行動。餘從斌表示,要深入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落實落細各類惠企政策,推動政策資金直達,用心用情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多開“綠燈”、少設“關卡”,多踩“油門”、少踩“剎車”。要做企業堅強後盾。積極爲企業牽線、爲企業搭臺、爲企業賦能,幫助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擔當大任。要與企業雙向奔赴。一視同仁支持各類企業發展,把企業家當作自己人,讓國企更敢幹、民企更敢闖、外企更敢投,讓每位企業家都能獲得最好服務,在蔡甸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實施幹部能力提升行動。堅持以實幹論實績、從實績看德才、憑德才用幹部,深入實施“十條硬措施”“3211”培養計劃,大力開展年輕幹部大比武大比拼活動、優秀幹部赴沿海考察學習活動,選樹一批知重負重、善作善成、敢闖敢拼的先進典型示範。激勵幹部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幹,旗幟鮮明爲擔當者擔當、爲負責者負責、爲幹事者撐腰。
實施基層減負提能行動。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建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深入糾治文山會海、好大喜功、人浮於事、落實不力等突出問題,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騰出更多精力抓落實、幹實事。要堅持發展爲民。推動政策向民生聚焦、財力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持續抓好教育醫療、就業增收等羣衆急難愁盼問題,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普惠共享、可感可及。要堅持從嚴從實。深化整治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真正讓羣衆看到新變化、獲得真實惠。
會上,蔡甸區10個項目集中籤約、10個項目集中授信。大會通報表揚了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企業、優秀企業和績效管理綜合考覈立功單位、先進單位,爲2024年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授牌,爲2024年省級科創“新物種”瞪羚企業、“楚天英才”“武漢英才”代表頒發證書。(周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