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以動畫創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武漢工程大學作爲湖北省“一流學科”培育建設高校,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爲己任,立足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的時代背景,充分發揮動畫創作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渠道載體作用,深入探索動畫藝術教育改革,引導學生深入掌握動畫創作的技術原理、敘事方式及藝術表現手法,打造出蘊含豐富傳統文化元素、具有深刻文化教育意義的動畫藝術作品,爲促進我國動畫事業的繁榮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優化動畫課程設置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動畫創作課程素材

武漢工程大學高度重視動畫課程的科學設置,充分發揮理論課程對培養學生正確動畫創作理念與認知的重要作用,構建起涵蓋基礎美術設計、文化動漫及動畫創作技法等多個方面的課程體系;堅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提煉具有代表性的動畫創作素材,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數字技術、動畫語言展現中華民族精神、傳統文化理念,充分彰顯動畫藝術教育中的文化本位性。學校以中國經典神話故事《山海經》爲原型,在瞭解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人文理念,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藝術手法將其轉化爲生動有趣的動畫短片。在動畫課程設置上,注重跨學科融合,指導學生系統學習包括劇本撰寫、角色設計,以及分鏡頭製作和後期剪輯在內的完整流程,並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部動畫作品。這些作品在校內舉辦的成果展映中獲得師生的一致好評。

創新動畫創作教學模式

師生協同合作推動傳統文化傳承

武漢工程大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作爲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動畫創作課程教學中主動創新教學模式,融入當代青年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元素,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創意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傳統文化主題動畫創作融入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與想象力,爲民族文化的創意展現提供支撐。在創作動畫作品《餑餑遊園會》時,學生團隊以“膠東花餑餑”爲創作載體,在蒐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實地走訪“膠東花餑餑”傳承人工作室,深度挖掘這項非遺技藝與婚喪嫁娶、節慶習俗的文化關聯性,將展現傳統春節文化的藝術場景巧妙融入其中,打造出具有獨特民俗意蘊的動畫作品。在指導教師的系統規劃下,學生團隊通過“三幕劇”敘事結構串聯起拜年、守歲、舞獅等傳統習俗。學生團隊還巧妙運用“花餑餑”的渾圓造型,採用硃紅、明黃等傳統配色進行美術設計,既保留非遺符號的識別性,又賦予動畫作品鮮活的視覺張力。

加強現代科技賦能

拓寬動畫藝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空間

武漢工程大學積極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革新動畫創作流程,打造更具感染力與文化意蘊的藝術場景,爲傳統文化的活化展現提供有力保障。引導動畫創作者藉助虛擬現實、3D建模等技術手段將傳統文化中的神話場景、精美工藝、奇珍異獸等進行全方位還原,營造出如夢如幻的傳統文化場景,帶給觀衆沉浸式的觀影體驗。學校動畫創作團隊實現了劇本迭代優化、場景動態建模等多項技術攻關,將三維動畫和AR技術運用到傳統民俗工藝的虛擬化展現中,構建起虛擬民俗工藝與實景環境交互融合的動畫場景,完整呈現出傳統非遺技藝的製作過程,成功實現傳統技藝與數字藝術的有機融合,爲非遺數字化傳播提供創新範例。爲更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將在地方文化館沉浸式展廳集中展示創作成果,讓更多人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感受傳統節俗的文化魅力。

武漢工程大學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這一核心使命,通過開設一系列動畫創作理論課程、組織多種形式的動畫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把握動畫藝術創作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以期培養出具有良好文化素養與優秀動畫創作能力的動畫人才。

未來,學校將繼續探索動畫創作與傳統文化的創意融合路徑,進一步依託動畫藝術展現傳統文化的獨特審美意向、優良精神品質,爲中國動畫事業可持續發展賡續力量。

(李珵辛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