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薪假人數恐增加 學者:7月將是關鍵時點
勞動部7月1日將發佈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勞動部7月1日將發佈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美國總統川普4月提出對等關稅政策,緩徵期將於7月9日到期,觀察5月、6月的無薪假趨勢,有緩步增加現象,截至6月中旬已有破千人受關稅衝擊放無薪假。學者觀察,7月將是關鍵時點。
除對等關稅衝擊外,近來新臺幣暴升,侵蝕出口競爭力和獲利表現,如機械業已「哀鴻遍野」,傳出有廠商暫停出貨、可能造成無薪假,是否再帶來新一波無薪假高峰,仍待觀察。
美國4月初發布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國內產業也受到影響。實施無薪假的產業大宗,主要仍是製造業。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6月中旬爲止,因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實施無薪假的企業有38家,人數1,189人,人數已經破千。
觀察自美國4月初宣佈對等關稅以來,截至5月初僅有三家業者回報,是受到對等關稅對訂單影響與不確定性,因而實施無薪假,短期內受影響情形較不顯著。但5月中旬通報受美國關稅影響實施無薪假的業者,有16家廠商,人數大約400多人。兩週內增加了13家廠商,情況不容忽視。
根據勞動部統計,5月中旬至5月底的兩週間,因美國關稅政策而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共20家、827人,較前一期統計幾乎倍增,反映關稅對就業市場衝擊逐漸擴大。5月底至6月中,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實施無薪假的業者有38家,人數1,189人,因關稅衝擊而放無薪假勞工,首度破千人。至目前爲止,總計無薪假家數114家、2,527人。
對此,行政院提出「特別條例」編列預算作爲因應,其中勞動部提出「支持勞工安定就業與挹注勞保基金」等措施。因應臺美關稅衝擊,可透過勞僱協商縮短工時及調整薪資,由政府依無薪假前後薪資差額50%核發薪資補貼。
學者專家評估,目前放無薪假情況還不算嚴重,後續仍要觀察,美國對等關稅豁免期會持續到7月,待豁免期過後,確切關稅稅率若出爐,會更明確反映出對臺灣出口產業、就業市場的衝擊。倘若隨着川普可能將晶片關稅提高到50%,估無薪假跟失業率都有可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