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專欄》國民兩黨介選文化的反轉
國安局長蔡明彥說,有1000多部影片、和23個帳號涉嫌介選國民黨主席選舉,引發輿論爭議。圖爲2023年國安局選戰維安編成典禮。(本報資料照片)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民進黨也已提名幾位縣市長候選人。期待各政黨當選人與候選人都要有當司機的理念,更要有當捆工的氣度!
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最勁爆的話題是「介選」。當然有人介選!選舉本來就是在各方介選所導致的亂局中,尋找一致性較多的選擇。
我們要指出:
第一、介選的方法,尤其是國、民兩黨這次介選文化反轉的意義。
第二、介選的效果與影響,以本專欄強調的科學模式與參數分析效果。介選若有不當影響,如何處理?
第三、國、民兩黨介選之後,真正的目標在2028。可改變、可主導目標的10~25%選民,心理準備爲何?
國民黨扛全面介選、民進黨受一人介選
國民黨主席選舉,海內外組織不論有無證據,全部被指爲介選,可稱被全面介選。
民進黨則極爲單純,就是賴清德一人介選,臺中、宜蘭均以「信賴」拍板。南、高兩市雖說有初選,賴清德已經公開對兩領先者表達了非善意,如果最後還是「信賴」定案,民進黨終於將追上中共式的團結。
國、民兩黨不僅是介選生態對調,也是黨意文化大反轉。賴清德將繼「32:0」大敗選不依慣例辭黨主席的大突破後,再創民進黨的領導新高度。
介選有明有暗,有正當有不當。但不論介選的人有多少、投入的資源有多大,決定結果的還是選民、不是介選。
「53237選民結構」指出:75%的人不改變、或非常不易改變,也因此等於不存在。這些羣衆,在有人介選、且以強力資源介選下,只會增強「質」的對抗程度,不易產生「量」的改變。
這個模式的預測,不僅經過40年的驗證,在最近的「32:0大罷免、大失敗」中,又再一次應驗了。(請參見本專欄〈大罷免大失敗─預言的驗證與再前瞻〉)
選舉的改變屬於「S-型成長」式改變。我們看見「陡升陡降」的變化,只是「S-型」中間的腰,在改變之前有非常緩變的尾巴,而改變之後,又會維持一段相對平穩的狀態。
有些民調喜歡高調宣傳民意「上下乒乓叫」的驚人之語,其實大部分都是研究方法的錯誤或誤差而已。
「S-型成長」的理由是:「15%+25%=40%」意識型態取向的人跟着2個相反的領袖走。35% 對公共事務沒興趣的人,跟着人多的方向走。
人非常難以改變,可改變的人只有10~25%,要8個月~2年以上纔可能改變,而可改變卻不一定會改變。但一旦越過臨界點,就使原來拉扯平衡的狀態反向,發生突然陡升陡降的錯覺。
偏訊息與假訊息是某些人的精神糧食
介選中包括大量誇張、偏激、甚至僞造、犯罪的假訊息。但對熱心關注政治的意識型態選民而言,尋找偏訊息、假訊息,纔是一天中的精神糧食。存在「萊爾校長」的原因,是有衆多的人羣,需要「被萊爾」的滿足感。
所以真正有天才與靈感,或累積經驗而能消化的政治人物,爭取的、或害怕的是能夠理性抉擇的選民。
「用知識介選」纔是無良政客最大的恐懼。本專欄的建言,只對10%~25%的人有參考價值,如果願意參考,就是改變與革新的中堅、也是唯一力量。
國民黨主席選舉中,「中共介選」「境外介選」的話題火熱,但如果有「結構性知識」,所謂「透過網路操作影響選情」,只是有企圖、難有影響。那些打着簡體字、尖銳話題的影片,只會使早已有定見的雙方,或是極爽、或是極怒。對於可變選民,這些愈明顯的介選,是愈沒有用的。
國安局長蔡明彥說,有1000多部影片、和23個帳號涉嫌介選。這麼小的規模,比「大罷免、大失敗」投入的資源,實在差太多了!臺灣黨政法媒裙的國家總介選都沒有效果,大陸會以這種規格介選嗎?
例如,臉書把本專欄定爲「危險人物,終身停權,不得申訴」,要達到觸發這個極刑的機制,必須一天內有數千個帳號檢舉,不可能是個人行爲,而國內某個集團也簡單做到了。所以「大陸用23個帳號」介選?「國安局長」的眼界,也未免太...?
我看到唯一可能有效果的是,某國安官員利用「境外勢力介選」,而其方法是以「中共介選」爲名,達成其「抑誰揚誰」的介選目的。
該國安官員以匿名方式,向一家外媒提供獨家消息,內容是指出大陸「支持較容易配合其統一路線的人選」,但該官員所指責的人,在長期行爲與言論上,並非候選人中最親大陸的人,而是「對民進黨最有戰鬥力」的人;而該官員所稱「最反共的」也就是該官員所支持者,事實也是知中友中派,只是對抗民進黨的戰鬥力可能小一點。
「外媒+匿名+獨家+國安機密+暗戴中共代理人帽子+可望延遲效果」是極少數可能對可改變者發生介選效果的高級操作。
這家外媒,我原來無論「學新聞」或「教新聞」都十分尊崇,也是我介紹「媒體社會責任論」常舉的兩家範例之一。媒體不可能做到完全公正,但長期誠意追求公正,還是可以被感受到。
但這幾年,該外媒聘了一位「反共意識型態堅定」的記者,且該記者出身政治關係爭議非常大的媒體。我不瞭解該外媒高層的選擇,但已改變了該外媒對臺灣報導的素質。
臺灣讀該外媒的不多,會讀的人,就可能是「可改變」的人。除非詳細研究,便會被該外媒的歷史聲望影響。果然,該報導也被國內幾家較中立的媒體引用,可能產生「有實效的分衆影響力」。
該國安官員發言對國民黨內選舉的立即影響力有限,但對2026、2028則可能發生累積促變的延遲效果,是本次最強的一個「境外勢力介選」操作。
不當介選的合憲處置與新議題
國安官員一再暗示,要「以國安爲名」壓制介選,這對「反國安法」而獲得政權的民進黨,實在是個極端的諷刺,更違反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
介選言論中,如果有違法的部分,應該以刑事誹謗罪處理,加以民事損害賠償。
本專欄已經轉報,有組織養網軍,製造假訊息,尤其是經由白手套,若使用的是政府預算,便已涉嫌犯罪。此事有人證、有物證、有金流,爲何檢警反而明知而不調查?請參閱本專欄:〈臉書指責誰是危險人物和組織?〉之「網軍自白公款私用的金流-檢察官反而不查?」節。
同時,我國現在已經有《遊說法》,以上承包網軍的白手套,與各種介選行爲,是否,以及如何納入遊說規範?應該列入立法議題。
除非獨裁政府,選舉體制必然先網內互打。再由人民(或組織內人民)決定互打結果。唯政治人物將決定打完後一起上車前進,還是拆解車輛,大家都難以前進。
慣老闆有一句話:公司沒有一個員工非誰不可!
人民也必須認知:國家沒有一個權力位置非誰不可!
有主體性的選民,要選司機,不必找主人。天下沒有完美的人與事物,在衆多司機中,形象、談吐當然不同,但只要有駕駛執照,知道去和平自由繁榮大橋的路線。我們雖有各自不同的喜好,最後還是支持多數人喜好的司機吧!
我們也期望,其他候選的司機,也願意上車與我們同行。
人生就是機緣加努力,機緣在前。能夠來應聘司機,就已經是對努力的肯定。爲了堅持和平自由繁榮的目標,我們就不能堅持司機是誰。
爲何40%的人一定要找主人?35%跟着人多的方向走?我深思40年,獲得的推論是,這是人類興起與演化經歷,深鎖在人性中的DNA,如此才能維持相對的社會穩定。但這種穩定,極可能因循墮落而造成更大危機,所以纔會有25%的可改變現況者,而其中有15%是「被動接受到資訊」才領悟應改變者,這是建言者必須存在的理由。
國民黨與各政黨,內部一樣存在「5類認知結構」,各黨參數彼此不同,但一定有喜愛相反形象的兩類人,有捧場參加沾醬油的人,也有主動、被動追求改變的人。而這次國民黨改變了。
我們仍然聽到,國民黨中有人反對內部競爭,期望「大咖們」主持。這種聲音不會消失,黨內的其他司機候選人,是否願意當捆工?尤其是意識型態羣衆,會追隨自己喜愛的明星上車;若明星一定要另開小車,也會跟着分道揚鑣,也因此可能大家都到不了目的地。
2028將是有使命感的政治家,與可創造改變的選民,更大的目標選擇。
許多讀者傳訊給我表達無力感,我都回報「敬請吾兄領導」,不是捧場。客觀的數字顯示,追求和平自由繁榮的人民有72%,只要願意領導各自身邊的極小社會,甚至只領導自己加入多數的選擇,督導司機的使命感不得變成控制慾,人民就有創造福祉的力量。
重點回應
本專欄被臉書旗下所有社媒與外掛程式如網路留言等封鎖。只能在文末重點回應讀者經由其他管道的提問。
普丁款待夏拉、天方夜譚又出現了
10個多月前,普丁信誓旦旦要消滅敘利亞叛軍領袖朱拉尼;上週,他在克宮款待敘利亞總統,就是複名爲夏拉的朱拉尼。夏拉仍在聯合國恐怖主義制裁名單上,但他上個月卻在聯合國大會發表了演說,成爲58年來首位在此發言的敘利亞領導人。夏拉更早已在5月與川普會見,並宣佈雙方友好。
對欲過境美國而不得的賴清德,有感嗎?
一個殘破的小國,如何周旋在美俄之間?從從容容,有出息!夏拉實踐的就是本專欄報告的〈陸美和則天下和 唯臺灣可作調人〉的理論與方法,下週再詳細詮釋。
(作者爲臺灣民調創始人、臺美兩地資訊與管理退休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