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友紀念展用藝品揭秘人生 誠品雪白兔「尼尼」有洋蔥暗藏父女之愛
由臺灣好基金會主辦的「相遇、相知、相疼惜──吳清友先生紀念展」即起於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展出,展出49件吳清友收藏的藝術品,從中窺見吳清友的人生軌跡與生命重要的情感經歷。圖/臺灣好基金會提供 攝影/王大維
誠品生活新店開幕時,一隻巨大的「尼尼」兔子裝置藝術相當吸睛。但多數人不知道,創作「尼尼」的藝術家黃本蕊,不僅是誠品董事長吳旻潔鍾愛的畫家,其作品也隱藏了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對吳旻潔「毫不張揚,卻再真實不過」的父女之愛。由臺灣好基金會主辦的「相遇、相知、相疼惜──吳清友先生紀念展」即起於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展出,展出49件吳清友收藏與喜愛的藝術品,從中窺見吳清友的人生軌跡與生命重要的情感經歷。
有「礦工畫家」美譽的洪瑞麟,以長年描繪基層勞動者與礦工羣像聞名。1980年3月,瑞芳永安煤礦發生嚴重災變,造成34名礦工罹難。洪瑞麟於臺北阿波羅畫廊舉辦「五一勞動節,救援永安礦坑災變」義賣活動,展出25幅礦工速寫作品。吳清友在義賣中購入了〈耐勞〉與〈礦工子弟〉兩幅作品,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收藏藝術品。
吳清友出身臺南沿海的基層家庭,對洪瑞麟筆下那些深陷黑暗、滿身煤灰卻仍堅毅工作的礦工們格外感同身受。他曾表示:「藉着深思着礦工們的生存方式,在暗淡的色彩感受其堅韌的生命力,自我警惕。」這兩幅畫作曾長期懸掛在吳清友甫創業的公司辦公室,時刻提醒着他在最艱困的處境裡也不能遺忘初心。
畫家周於棟「三輪車」中車伕的身影,便讓人聯想到吳清友先生年少時的一段奇遇。念初中時吳清友玩心重、對課業漫不經心。他在街頭閒晃時認識一位三輪車伕,高中聯考前一晚,吳清友竟然跑去找這一位車伕玩牌,一口氣賭光所有零錢。沒想到,車伕贏錢後,竟然要求要陪吳清友應考。考完後,車伕開了一輛敞篷的雪佛蘭跑車來接他,帶他去看臺南市日治時期一間名叫「寶美樓」的酒家遺址。
車伕告訴他,自己其實是一名郎中,之前在寶美樓學得老千詐賭之術,還把吳清友輸光的錢通通還給他。吳清友在自傳中表示,此後在人生不同階段,他總會想起這一位神秘的三輪車伕,「或許他要告訴我這個善良的笨小孩,好好體會江湖險惡,人心詭詐」。
此次展出的畫作,不少蘊藏着吳清友對女兒吳旻潔無聲的愛。藝術家黃本蕊從2009年起持續與誠品畫廊合作展出,筆下那隻那隻反覆出現的雪白色兔子,有個可愛的名字「尼尼」(Nini)。尼尼輪廓柔和、面無表情,總是靜靜地觀察着這個世界,其圖像與裝置藝術經常在誠品書店的多個空間出現,成爲誠品獨有的感情符號。
其實,「尼尼」不只是誠品的感情符號,更承載着吳清友對吳旻潔的愛。此次展出的「就叫它"愛"吧!」,便代表吳清友對女兒的心意。此一組畫以三幅並置畫面構成連續敘事:第一幅中,尼尼凝視着一個背對觀衆、僅露出耳朵的兔型布偶,彷彿在思索着什麼;第二幅中,尼尼靠近並且輕輕觸碰了對方,並小心觀望是否有人看見;第三幅中,尼尼不再猶豫,輕輕地將它擁入懷中。這樣的視覺表現極其細膩,雖然沒有複雜的情節,卻在微小的肢體動作中,傳達出最真誠的情感。畫面中那種無須言說的親密與理解,既像是愛侶,也像是父女之間那種毫不張揚,卻再真實不過的愛。
王攀元「殘燭」作品中的孤寂氛圍,讓人聯想到吳清友在中年時所面對到的人生虛無感,對於生命該往何處去等哲思問題。他作爲誠品創辦人,多年辛勞的背後那份道不盡的心境,在交棒給女兒時曾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有時候當領導人是非常孤獨的,妳要學會面對這種孤獨。」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開幕記者會上表示,展名《相遇.相知.相疼惜》來自於吳清友的筆記,代表「我們一生相遇很多人,能相知甚至相疼惜的緣分,就非常難得了。」她表示,這項策展對她來說是鼓勵和勇氣,也是啓發和靈感。吳清友一直希望能夠款待讀者,她希望在AI時代,能進一步延伸做到讓讀者感到被疼惜。
王攀元作品「殘燭」,象徵吳清友身爲領導者的孤獨感。圖/臺灣好基金會提供
黃本蕊畫作「就叫它"愛"吧!」,代表吳清友對女兒吳旻潔的心意。圖/臺灣好基金會提供
「礦工畫家」洪瑞麟的〈礦工子弟〉,是吳清友第一批收藏的藝術品。圖/臺灣好基金會提供
周於棟的「三輪車」,暗藏吳清友年少時一段溫暖的奇遇。圖/臺灣好基金會提供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圖/臺灣好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