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啓賢教女爲自己人生負責

巫啓賢(左)和太太彭美君鶼鰈情深,夫妻倆平日都熱愛打高爾夫球。(「願有情」提供)

巫啓賢(左)很支持大女兒歡歡走音樂路,父女感情深厚。(資料照片)

「我覺得現在的父母,一不小心就給了過度的愛、過度的關懷、過度的擔心,還有過度的培養。」巫啓賢緩緩說着這句話,語氣裡沒有批判,更多的是體悟;成爲父親之後,他常與太太討論「愛的界線」,那是一條細膩又難以拿捏的線。

他說,什麼事情都該有個度,因此他和太太早就決定,「等兩個女兒滿18歲之後,我執行兩個字『不管』。我們已經教養她們18年,該給的價值觀、道理、生活的態度都給了,之後就讓她們自己去成長。」他相信,教育最終的目標,是讓孩子學會爲自己的人生負責。

談到家庭教育,他自認是個有主見的大男人,但前提是「顧家、懂愛、有責任感的大男人,我太太是在充滿愛的環境長大,而我來自比較凌亂的家庭,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常常不同。但不同不代表衝突,而是學會磨合與尊重,我們會爭論、掙扎,甚至痛苦,那就像一場不簡單的手術,每一刀、每一針都要小心,不然會血流滿地。」所幸,他們有共同信仰作爲依歸。

大女兒歡歡繼承他的音樂細胞,13歲開始寫歌、彈樂器,甚至曾發單曲、到大陸宣傳,這些經歷,讓她比同齡人多了一份成熟。也因此,當她面對酸民留言時,能以高EQ迴應,「那是我教她的,我告訴她,不要掉進『流量的陷阱』,不要爲了被喜歡而活。」

巫啓賢用一句話來比喻,說得很深刻:「這是個沒有圍欄的時代,誰都可以打開你的家門走進來。玩自媒體,就得有承受力。」他教女兒分辨留言背後的意圖:「有些人是真心建議,有些人只是打擊你,要能分析,不要被情緒綁架。」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孩子把快樂寄託在「不曾與自己生活的人」身上,「現代人太多痛苦,來自於在網路上取暖,因爲現實中沒人能真正傾聽,所以他們就被同溫層綁住,那是一種新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