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工行假金條”和“胖東來玉石暴利”,要負法律責任!

最近,有關“工行出售摻假金條”謠言引發廣泛關注。7月2日,公安部網安局公佈8起涉民生領域網絡謠言典型案例,其中上海46歲男子陳某爲博眼球吸粉,編造“工行假金條”謠言,誤導網民關注討論,影響相關單位正常經營,目前已被依法追責。

事情源於今年5月7日,有網友爆料朋友在工商銀行上海嘉定支行轄屬南翔支行購買的兩款金條,在金店加工時黃金變黑,質疑金條摻假。5月9日晚,該支行迴應,經與客戶協商,將金條送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國家金銀製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上海)檢測,送檢、取報告環節均由嘉定公證處公證。檢測顯示金條金含量99.99%,無質量問題,疑似雜質爲售出後的外部附着物,結論獲客戶認可。

還有一件事,是柴懟懟污名胖東來玉石事件。

“柴懟懟”是玉石領域網紅博主,有28萬粉絲,也是溫州某珠寶公司運營者。

胖東來系河南零售企業巨頭,旗下有多商超門店,2024年因管理和服務模式走紅。

2025年4月初,“柴懟懟”質疑胖東來玉石業務“低成本高售價牟取暴利”,舉例稱成本幾百元的玉石售價幾千甚至數萬元,還對比自家產品貶低胖東來玉石,稱買其玉石是交“智商稅”。

4月5日,胖東來稱“柴懟懟”涉嫌商業詆譭,擬起訴並追責不低於500萬。4月8日發佈回覆說明,指其言論無數據支撐,涉嫌誹謗和不正當競爭。4月9日公佈和田玉銷售情況和毛利率,4月10日承諾若商品有問題承擔責任。4月25日,起訴“柴懟懟”商業詆譭和名譽侵權案在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索賠不低於500萬。

5月5日,“柴懟懟”迴應網友質疑,稱自己只是分析商業模式,還否認一些負面傳聞。

許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魏都區分局檢查後,公佈胖東來玉石銷售合規,平均毛利率不超20%。5月3日,抖音下架“柴懟懟”29條涉嫌侵權視頻,限制其賬號投稿權限一個月。5月17日,法院裁定凍結“柴懟懟”及關聯方名下600萬元財產,責令刪除侵權視頻、禁止新內容發佈。

網絡時代,信息傳播迅速。無論是對工商銀行類企業還是對胖東來類商家,都要對其商業信譽負責,任何人絕不可以信口開河,乃至造謠污名,否則,則是法律代價。

商業信譽是企業和商家的無形資產,代表着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直接影響着其市場競爭力和經營業績。

信口開河、造謠污名等行爲不僅會誤導公衆,破壞市場秩序,也侵犯了企業和商家的名譽權。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和自由的同時,每個人都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