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助力區域經濟創新發展
互聯網讓人與人“零距離”溝通成爲可能,物聯網則讓人與物“實時互動”成爲現實。日前,新版《物聯網 參考體系結構》國家標準正式發佈,爲形成統一、開放、安全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助力。面對物聯網這班數字產業發展的“特快列車”,各地應更好統籌規劃本區域產業資源,遵循“打好基礎、疏通鏈條、試點摸索、塑造品牌”的思路,打造本區域物聯網優勢產業。
摸清“家底”,統籌規劃,才能更好地制定適應本地基本情況的物聯網產業規劃。面對數字經濟社會的重要拐點,要抓住發展契機,但不是“胡亂抓”,而是要“抓重點”和“抓關鍵”。物聯網技術所帶來的經濟引擎效應需要結合其他產業體系,形成獨樹一幟的應用場景優勢和產業佈局優勢,推動“人、物、環境”深度互動,催生全新的市場消費需求。
打好基礎,需要築牢數字基礎設施運行安全防線,深化數字基礎設施整體規劃。物聯網技術應用離不開算力、通信等產業資源的支撐,低效的算力資源供給、不穩定的通信環境只會削弱物聯網功能的市場預期。數字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安全保障以及穩定運行是地方物聯網產業崛起的先決條件,數字基礎設施如同區域經濟的“數字血管”,爲數據流通與智能決策提供堅實支撐。
疏通鏈條,需要打破行業壁壘,構建產業協同的生態體系。地方探索的物聯網產業發展道路不是一條“獨徑”,而是數條“支路”形成的寬闊大道。這是因爲物聯網產業發展包括傳感器設備生產製造、數據實時傳輸處理技術服務等多個業務環節的整體式發展,唯有如此,才能形成體系完備、基礎紮實、持續健康的物聯網產業生態格局。例如,江蘇無錫市便是以“1家促進機構+10家專業協會+12家行業聯盟”的協同創新網絡,實現物聯網產業與雲計算、大數據等關聯技術產業的“齊頭並進”,進而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升級。
試點摸索,需要破除產業創新的制度障礙,推動有特點、有底氣、有優勢的企業和應用落地落實。單一的物聯網技術僅是一類特殊的網絡通信技術,“物聯網+場景”纔是區域經濟優質發展的“關鍵密碼”。在物聯網技術的賦能下,智能家居、智能農業、智能安防、智能醫療等新型應用場景正在爲各地經濟發展提供不同方向的“經濟圖景”。數字經濟社會的內核是“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地方更需要掃清體制機制中的障礙,爲物聯網創新試點騰出空間、騰出機遇。
塑造品牌,需要以我爲主、以我爲本,塑造區域產業特色。地方經濟要想奏響物聯網產業新篇章,必然要形成自己的產業品牌優勢,方能在激烈的物聯網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品牌優勢的形成理應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特色,將物聯網產業與本地特色產業有效對接,實現“1+1>2”經濟疊加效應。例如,各地可以將物聯網技術與本地旅遊資源相結合,線上服務與線下景觀充分融合,爲遊客提供與衆不同的特色服務體驗。
物聯網助推區域經濟需要以新基建築基、以產業鏈聚力、以新機制破壁,方能將傳感終端的脈搏跳動轉化爲區域發展的強勁心跳,爲地方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澎湃的數字動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趙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