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無人機9成依賴中國 澤倫斯基猛批北京也難脫依賴
2024年4月27日,烏克蘭偵察無人機組員,在頓涅茨克地區在察蘇夫雅附近準備發射Leleka偵察無人機。(法新社)
戰爭進入第3年之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一方面公開批評中國大陸缺乏阻止俄羅斯的意願,然而數據顯示,烏克蘭無人機即便到了2025年9月,也幾乎完全依賴中國支撐整個戰局,從整機、到組裝零件佔比皆高達9成,成爲愛罵又愛用的現實寫照。有趣的是,今年開始臺灣出口烏克蘭佔比上升至3%。
今年8月,澤倫斯基表態中國不能作爲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原因是北京「從一開始就沒有幫助我們阻止戰爭」,反而「透過開放無人機市場幫助俄羅斯」。
今年9月的記者會上,澤倫斯基語帶譏諷地說:「中國對於阻止戰爭,甚至阻止部分攻擊都不感興趣。如果中國代表在基輔,或許俄羅斯的飛彈就會繞道。」在此之前的9月12日,他更直言北京「缺乏意願」推動俄羅斯走向和平。澤倫斯基時常批評北京一方面聲稱中立,另一方面卻被西方國家指控持續向俄羅斯提供技術與零組件。
然而數據顯示,烏克蘭在戰場上的無人機幾乎完全仰賴中國,根據烏克蘭媒體《Slovo i Dilo》引述烏克蘭國家海關署的統計資料,2025年過去8個月,烏克蘭進口無人機總量1,443噸,其中來自中國的就有1,297噸,佔比89.9%。2024年比例更高,達94.5%(1,300噸),2023年也有90.7%。
各年度來源分佈顯示:
• 2023年:進口總量540噸,中國佔490噸(90.7%),其餘來源爲拉脫維亞(4.4%)、越南(1.9%)、南韓(3%)。
• 2024年:進口總量1,376噸,中國佔1,300噸(94.5%),其次爲德國(2.8%)、波蘭(0.9%)、其他國家合計1.8%。
• 2025年1至8月:進口總量1,443噸,中國佔1,297噸(89.9%),其次爲臺灣(3%)、德國(2.2%)、南韓(4.9%)。
不僅如此,基輔經濟學院2024年10月的研究也指出,中國在無人機零組件供應上同樣具主導地位。僅2024年1至5月,烏克蘭進口的無人機零件總額約4,100萬美元,其中高達3,600萬美元(佔比89%)來自中國,過去3年來的無人機自造敘事,不禁讓人打個問號。
很明顯烏克蘭的無人機軍備幾乎離不開「中國製造」,中國大陸爲烏軍提供平價、數量龐大的無人機與零組件,使其成爲最關鍵的供應鏈來源;同時,俄羅斯也透過中國獲得所需零件,用於維持戰場消耗。
烏克蘭、俄羅斯同時依賴中國,而中國則從兩方衝突中獲益。澤倫斯基希望國際社會能向北京施壓,利用其影響力逼迫俄羅斯讓步,但在這樣的依賴關係下,烏克蘭的無人機機隊仍將繼續「搭乘中國製翅膀」在戰場上運行。